 |
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 |
陽春漸近,,杭州一家IT公司的項目經(jīng)理王新宇醞釀了一個出游計劃,。目的地是建德市新葉鎮(zhèn),大片油菜花田和古民居群是當?shù)氐膬纱蟆翱袋c”,。 受一位媒體朋友的影響,這位“70后”把這次短途出游定位為“一邊觀光,一邊行善”,,打算在出發(fā)前買些課外讀物,,帶給新葉鎮(zhèn)的一所農村小學。他還計劃拉上一位曾在大學圖書館打工的朋友一道出行,,“可以幫助中小學建立圖書借閱和管理制度,,并培訓學生管理員”。 如今,,這種“邊觀光,,邊行善”的旅行方式受到越來越多國人的關注。據(jù)悉,,這種旅行方式在歐美國家已成為風尚,,被命名為“義工旅行”,也稱“公益旅行”,,主張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如參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或幫助目的地改善衛(wèi)生,、教育,、文化等狀況。全球知名的旅游指南公司“孤獨行星”(Lonely
Planet)已將“義工旅行”列為一個專門的旅游項目加以介紹,。
都市,、鄉(xiāng)村皆有“義工”身影
上海一家物流公司的客戶經(jīng)理肖國鈺初次接觸“義工旅行”是在2007年。那時,,他在網(wǎng)上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多背一公斤”活動,,一下子就被這個理念所吸引。肖國鈺認為,,這種“負責任的旅行”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讓“公益”易于接近,。 現(xiàn)今,肖國鈺已經(jīng)是“義工旅行”的“鐵桿”支持者之一,,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愛好者搭建了一個交流,、組織“義工旅行”的網(wǎng)絡平臺——“益游天下”。類似的平臺還有“圣地戶外”和“多背一公斤”,,前者致力于敦促旅行者不忘保護環(huán)境,,后者致力于改善鄉(xiāng)村教育。其中啟動較早的“多背一公斤”可謂名聲在外,,目前已有7000多名注冊會員,,遍布全國各地。2008年,,參與者更進行了超過250次活動,,并收集了近400所鄉(xiāng)村學校信息,。 事實上,“義工旅行”并不限于去偏遠的鄉(xiāng)村,,繁華都市中也有“義工游客”的身影,,他們或在博物館里協(xié)助引導秩序,或幫助清洗道路交通標志,。
情感交流重于物質捐贈
“我們期待,,每一個熱愛旅行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每一次旅程變成一次改變世界的行動,,不要輕視自己的小小行動,。中國每年有超過三億人次前往鄉(xiāng)村地區(qū)旅游,他們當中如有百分之一,、或是千分之一能‘多背一公斤’,,帶給鄉(xiāng)村孩子們的物資和歡樂就無可限量�,!边@是“多背一公斤”網(wǎng)站上闡述愿景的一段話,。 肖國鈺說:“歸根結底,我們是蜜蜂,,是傳播者,,把城市信息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帶到目的地,把當?shù)氐男枰嬖V有實力,、有愛心的機構和企業(yè)家,。”他同時表示,,要澄清一個錯誤的認識,,將“義工旅行”和捐贈物資劃等號,�,!傲x工旅行”是以開放、平等的態(tài)度與當?shù)厝私涣�,、合作,,重點不是物質給予,而是觀念,、信息和情感的溝通,。這也是志愿者們在帶去書籍文具之外,花時間與孩子們做游戲,、實施“快樂閱讀分享”計劃的原因,。 “多背一公斤”活動的創(chuàng)始人“安豬”多次強調,“每一個鄉(xiāng)村孩子都是快樂和有天賦的,,”他說,,“我根本沒有資格去施舍什么,,他們挺有尊嚴�,!币恍┲驹刚咭脖硎荆骸拔覀冊诼猛局械拇_做了一些事,,但實際上我們得到的回報更多,獲得的快樂更多,�,!� 上海一家軟件公司的總經(jīng)理陳剛新近撰寫的一篇“游記”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這位“資深義工”春節(jié)前帶領朋友去安徽渦陽縣呂湖村,,給當?shù)匾凰踔袔チ耸_電腦,,并幫助建起了電腦室,教學生們學習打字等簡單的操作,。 陳剛在這篇網(wǎng)文中寫道:“校長是個60多歲的老者,,學生淘氣又可愛。幾間教室都把桌椅板凳收拾到墻角,,空出場地進行手工,、電腦、唱歌,、跳舞的短暫課程,。” “快樂的時間過得更快,,短短的四個小時,,我們又要上路,奔赴城市中溫暖的家,。孩子們也要開始享受假期的自由日子了,。”
“義工旅行”走向何方
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義工旅行”目前也存在一些誤區(qū),,比如,“驢友”參與的熱情高,,但掌握需求不夠準確,,有的甚至將“義工旅行”當成了處理廢舊物資的途徑。 一位“驢友”就向記者講述了令他記憶深刻的一件事,。在一次為鄉(xiāng)村小學征集圖書的活動中,,組織者收到幾大箱圖書,其中卻有不少是小學生不需要的時尚雜志,。這位“驢友”說:“參與者不能一廂情愿地認為旅行目的地希望接受什么幫助,,而要了解對方的需求,協(xié)助當?shù)匾黄鹜瓿�,�,!?BR> 另一個困擾“義工旅行”的問題是,,目前公益行為多集中在教育方面,領域開拓不夠寬廣,,參與,、推廣“義工旅行”需要更多發(fā)散性思維。 肖國鈺告訴記者,,他自己就十分欣賞杭州大學生的“毅行”活動,。這項原本旨在鍛煉毅力的登山活動現(xiàn)已成為一項“義工一日游”。登山的人一邊爬山,,一邊沿路撿拾游客留下的塑料袋,、可樂罐、飲料瓶等垃圾,,在“一日游”的行程中實現(xiàn)了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 肖國鈺認為,這個思路很有啟發(fā)性,。目前農村地區(qū)和小城市還未普及廢舊電池回收處理,,如果旅行者在旅途中回收廢舊電池,也可成就一次“義工旅行”,。此外,,還可運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在目的地開展義診,、提供科技咨詢等服務,。 放眼“義工旅行”的發(fā)源地歐美國家,這種旅行方式已被演繹得多姿多彩,。在美國,,人們熱衷于在旅途中從事動植物保護工作。其中最易行的方式是,,當導游帶領游客觀賞動物時,,義工在一邊承擔監(jiān)督工作,防止游客因舉止不當被動物傷害或對野生動物造成傷害,。還有不少人會選擇到東南亞國家旅游,,深入當?shù)氐拿@啞學校、殘疾人家庭,、流浪者救助站、醫(yī)療健康中心,、孤兒院等擔當義工,。 和這些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義工旅行”的社會參與度并不算高,。這也就直接造成了專業(yè)義工隊伍的缺乏,。一些“驢友”告訴記者,現(xiàn)階段的活動多是依賴旅行者自己積累的原始經(jīng)驗,,如果有專業(yè)義工團隊的指導,,相信能幫助參與者獲得相應的技能,強化自律精神,,避免在旅行中“幫倒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