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手機漫游費問題猶如一根導火線,點燃了全國四億手機用戶與兩大國有移動運營商的戰(zhàn)爭火苗,。1月22日,,備受矚目的降低手機國內漫游費聽證會召開,但是會上未形成結論,。 被一些專家稱為幾乎可以忽略成本的漫游費,,為何如此難以取消?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作為手機漫游費聽證的主導者,,不得不兼顧企業(yè)、公眾,、政府的三方利益,,巨額手機漫游費收益該如何分配,是惠之于民,,還是用于產業(yè)發(fā)展,,似乎難以取舍。
漫游費難以立即取消
1月11日,,發(fā)改委公布了兩套參加聽證會的備選方案,。簡言之,方案一為,在現有的漫游費基礎上,,減去0.20元/分鐘,,每分鐘實際收費為1.3元(預付費業(yè)務)或1.1元;方案二是異地打電話統一為0.70元/分鐘,,接電話0.30元/分鐘,,相當于比本地接打電話高出0.30元/分鐘。 但有參加聽證會的代表表示,,第一套方案過于復雜,,第二套方案也存在瑕疵,容易給消費者造成不降反升的認識,。此外,,還有專家和消費者對媒體表示,備選方案復雜得令人看不懂,。 事實上,,公眾更傾向于取消漫游費。根據信產部去年5月進行的網上民意調查,,近64%的手機用戶擁護將漫游通話話費標準降低至本地通話費用水平,。而新浪網的調查也顯示,96.8%(74872人)的網友認為漫游費應該取消,。 賽諾研究機構分析師陳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漫游費的降低將是一個長期利益磨合的過程。
客觀上也難以定價,?
如何給手機漫游費定價也是一個難題,。信產部電信研究院的有關專家告訴記者,手機漫游在技術上并非沒有成本,,由于漫游通話要占有網絡資源,,使線路增加,長途通話需要系統進行身份查尋,,漫游需要系統隨時更新用戶的最新位置。因此,,漫游的成本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問題在于如何合理地定價,。業(yè)內有觀點認為,,“很難界定漫游費應該降到什么程度”,因為手機漫游的成本核算非常復雜,,除了網絡使用成本還有設備折舊,、人工運營等成本。
政府需考慮多重利益得失
然而,,決定這個過程是快一點還是慢一點的關鍵還是政府,。,。 專家分析,政府需要考慮多重利益,,首先,,電信業(yè)涉及國家安全,電信業(yè)自身的穩(wěn)定發(fā)展與國家命脈息息相關,;其次,,移動運營商都是國有壟斷企業(yè),其收益直接影響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再次,,2008年對于電信業(yè)來說是十分關鍵的一年,電信業(yè)重組與3G投入的巨大成本都要由企業(yè)來負擔,,此外,,電信業(yè)是商務部今年重點推動“走出去”的產業(yè)之一,這意味著企業(yè)要有足夠的資本實力去海外并購與投資,。因此,,約占移動運營商收益1/5的漫游費就顯得極其不同尋常。 而在另一方面,,政府也備受輿論壓力,,漫游費涉及全國四億手機用戶的切實利益,被視為民生問題,。在前幾年的兩會上,,曾有代表委員提出取消漫游費。另外,,移動運營商作為國有壟斷企業(yè)的代表,,被視為壟斷利益的既得者,壟斷利益何時受惠于民,,早已成為備受公眾矚目的敏感話題,。 專家認為,從理論上來講,,政府在資費問題上應處于中立地位,,然而,多方利益交織在一起使政府的中立“角色”并不好拿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