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漢電
今年枯水期以來,,長江中游水道頻頻發(fā)生船舶擱淺事故,一些重點淺險水道過往船舶大量積壓,,礙航嚴重,,凸顯枯水期“黃金水道”通航危機。 今年長江流域遭遇50年一遇的秋旱,,11月份以來,,隨著長江全面進入枯水期,中游水位持續(xù)退落,,低于近五年同期平均值一至兩米,,淺情日趨嚴重,太平口,、窯監(jiān)等一些重點淺險水道頻頻發(fā)生船舶擱淺事故,,航道條件進一步惡化,通航吃緊,。 記者12月8日在中游湖北監(jiān)利窯監(jiān)水道看到,,長江航道部門調(diào)派的“航浚4號”大型挖泥船正在緊張地疏浚施工,,三三兩兩的船舶在上下游拋錨等待。長江武漢航道局監(jiān)利航道處主任黎職強告訴記者,,由于上游來水減少,,水深不夠,11月16日起這里就開始實施禁航疏浚施工,,以保證船舶通行的足夠水深,,每天禁航時間為9點至13點。由于等待時間長,,禁航期間,,這里每天積壓上下行船舶200艘左右,礙航嚴重,。據(jù)介紹,,10月下旬以來,這里已先后發(fā)生10多起船舶擱淺事故,。最嚴重的一次是12月1日上水船“皖興仁1號”的擱淺事故,,造成800米主航道被破壞,航道部門不得不臨時改槽,,啟用新航道通航,。目前,航道部門正在加緊疏浚,,以盡快恢復主航道通航,。 9日,在長江中游另一重點淺險水道太平口水道,,大型挖泥船“航疏14號”和“吸盤1號”也在這里加緊疏浚施工,。沙市航道處主任南孟紅說,這里從10月2日起就開始疏浚施工,,11月14日轉入禁航疏浚,,每天禁航六個小時,預計到明年4月底才能結束,。目前疏浚泥沙量已累計近60萬立方米,。據(jù)介紹,10月下旬以來,,這里已發(fā)生多起船舶擱淺事故,,其中12月1至3日曾連續(xù)發(fā)生四艘船舶擱淺事故,航道破壞嚴重,,航道部門連續(xù)奮戰(zhàn)兩天兩夜才將航道恢復,。 長江航道局統(tǒng)計顯示,11月份以來,,長江中游太平口,、窯監(jiān)等重點淺險水道已發(fā)生船舶擱淺事故26起,。目前,太平口,、窯監(jiān)等重點淺險水道由于疏浚施工,,每天禁航時間四小時以上,嚴重影響枯水期長江中游暢通,。 長江航道部門認為,,中游船舶頻頻擱淺,除了枯水期水位偏低,、大霧天氣等因素影響外,,船舶“超吃水”航行是重要原因。 長江武漢航道局局長王先登說,,目前,長江中游太平口,、窯監(jiān)等重點淺險水道枯水期維護水深僅2.9米,,為留足富余水深,只允許吃水2.7米以下的普通貨船通行,,危險品船舶吃水則控制在2.6米以下,。而擱淺船舶的吃水都超過2.9米。 長江海事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船舶“超吃水”主要是一些船東受經(jīng)濟利益驅使,,在通過海事部門簽證時謊報吃水所致。 當前,,針對長江中游船舶擱淺事故頻發(fā),,長江海事部門已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嚴防船舶“超吃水”航行,。一方面,,在宜昌港和城陵磯啟動減載基地,對通過中游的上下行船舶實施減載,,控制船舶吃水,;另一方面,對通過中游船舶實行分段簽證制度,,加強宣傳,,加大對“超吃水”船舶的處罰力度等,盡量減少船舶擱淺事故的發(fā)生,。 有關人士呼吁,,近年來,長江枯水期中游通航日趨緊張,,已嚴重危及長江通航安全和航運經(jīng)濟發(fā)展,,越來越成為制約“黃金水道”效益發(fā)揮的一大瓶頸,,為長江通航提出了新課題。當務之急是,,一方面,,有關方面應加強對長江中游航道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的科學評估和系統(tǒng)研究,,積極出臺應對措施,;另一方面,在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中,,應進一步重視中游航道的系統(tǒng)整治,,切實改善中游航道通航條件,加強通航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