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一方面農產品價格上漲給經濟發(fā)展帶來較大壓力,;另一方面,,農村工價和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上漲,,成為進一步推高農產品價格水平的內生動力,。農產品價格調控遭遇“兩難選擇”困境。
農資價格走高使糧農難受益
受國家對糧食價格宏觀調控影響,,今年糧食產區(qū)晚稻銷價與上年基本持平,,在其它產品價格上升的情況下,晚稻效益環(huán)比下降,。洞庭湖區(qū)不少農民向記者反映,,今年每百斤85元左右的晚稻價格大大低于100元的預期。 據了解,,當?shù)剞r村工價從兩三年前的20多元上漲到60多元,,使稻谷等大宗農產品的內在價值更加顯現(xiàn);而產區(qū)對農藥化肥價格不斷攀高反應更為強烈,。記者在產糧大縣華容縣調查了解到,,當?shù)啬蛩貜娜ツ昝看?4元漲到了今年104元;復合肥從去年的1200/噸漲到今年的1600元/噸,。據測算,,因農資價格上漲而增加的剛性成本,目前每畝達到40至60元,,幾乎相當于國家對農民種糧的補貼,。 農產品價格上漲給宏觀調控帶來壓力,國家出臺的惠農,、扶農補貼力度空前,,但目前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偏冷和消費市場熱烈靈敏的反應形成對比,種養(yǎng)戶受激發(fā)的程度和“政策預期”仍有距離,。據農調部門對農業(yè)大縣岳陽調查,,在今年中央大舉補貼農業(yè)的情況下,農民對種田信心不足的仍達到74.3%,,對牧業(yè)信心不足的仍達到84.1%,。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農民雖然對后段糧油價格充滿信心,,但對眼下冬種油菜并沒有更多興趣,,對來年糧食生產也缺乏新的打算。
警惕“蹺蹺板效應”
今年下半年以來,,由于農產品價格上漲推動CPI上揚引起社會反響,,一些地方紛紛出臺對CPI的控制政策,并將對CPI的調控列入對政府工作的目標考核,。專家認為,,政府加大對CPI調控力度體現(xiàn)了以民為本、重視民生的執(zhí)政理念,,有利于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運行,。但農產品價格直接關系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最終影響到市場供給,調控政策既要考慮消費也要顧及生產,,調控手段也要行政和市場方法并用,,防止因控制失度引發(fā)“蹺蹺板效應”。 湖南省物價局局長龔秀松認為,,此次農產品價格仍是“恢復性上漲”,。由于農村勞動力價格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農業(yè)用地的“級差地租”一直沒有體現(xiàn),,我國農產品價格長期以來是扭曲的,。他認為,對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應該有新的認識,,農產品價格回歸到較合理的價位將是市場的中長期選擇,。 據華容縣有關部門測算,當?shù)胤N1畝水稻的平均收益,,比種1畝棉花少500至600元,,比種1畝蔬菜少近1000元,種糧的比較效益仍然很低,。業(yè)內人士認為,,國家一方面出臺大量補貼以刺激農民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儲備拋壓等手段調控市場,,雖較好穩(wěn)定了經濟形勢,,但糧價偏低直接影響了農民收入提升,反過來對糧食生產的要素配置產生不利影響,。 湖南省社科院新農村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勝認為,,農產品價格是市場規(guī)律的體現(xiàn),是對農民的合理補償,,各級政府沒有必要對農產品價格上漲過度恐慌,,相反應利用這一契機,改革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方式,,優(yōu)化農業(yè)市場配置,,積極推動農民增收、農業(yè)提質,。
調控市場更需“雪中送炭”
農業(yè)安天下,,糧食穩(wěn)百價。湖南南縣縣長張運和認為,,市場價格信號對農民的影響非常直接而強大,,農民完全有能力根據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政府的思路應從“錦上添花”轉向“雪中送炭”,,在適當松動市場價格同時,,重點培育農產品抗風險機制,,鞏固和提高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 不少種糧養(yǎng)豬農民對記者表示,,他們目前對補貼的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而最希望政府能夠把保險辦得更好,把技術配套服務搞好,,把溝渠大堤修好。 今年豬肉價格上漲后,,政府出臺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扶持生豬發(fā)展的“套餐”,,實行免費防疫、補貼母豬,、給養(yǎng)殖戶貼息貸款,、獎勵規(guī)模集中養(yǎng)殖等,這些政策都是扶持生產的,。但物價部門監(jiān)測顯示,,今年9月,湖南生豬價格開始下行,,8月9日達到收購價格748元/百斤的市場最高點后,,價格一路走低,10月份個別地方豬肉價格跌破10元/斤,,11月肉價稍有回升,。龔秀松認為,當前政府真正需要做的是穩(wěn)定價格,,防止豬肉等農產品價格陷入新的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