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1-12 新華社記者:周甲祿 張先國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
|
|
 |
觀眾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 在第八屆中國藝術節(jié)舉辦期間,,東道主湖北省端出一道文化盛宴——永久免費開放湖北省博物館,。從11月6日開放至今,每天游客都突破萬人次,,是此前參觀人數(shù)的十倍以上。大大超出管理者預期的參觀人數(shù)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引發(fā)了人們的熱議和深思,。新華社記者:郝同前
攝 | 借著第八屆中國藝術節(jié)舉辦的東風,湖北省博物館從6日起實行免費對公眾開放,。讓館方始料不及的是,,連日來參觀者摩肩接踵,周六,、周日更排起數(shù)百米的長隊,,創(chuàng)下了日參觀一萬多人次的新紀錄,是免費前日參觀人次最高峰的十倍以上,。 博物館爆棚給館方帶來了巨大的接待壓力,,給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但必須指出,,博物館是公益性文化事業(yè)的一部分,,實行免費開放是“還權于民”,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舉措,,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都應該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 博物館爆棚表明,,與人民群眾日益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務欠賬太多,部分公共文化設施,、產(chǎn)品,、項目等還處在短缺甚至稀缺狀態(tài)。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共文化事業(yè)取得長足發(fā)展,,但有些地方和部門讓本應由公共財政供養(yǎng)的文化事業(yè)單位“自收自支”,導致公共文化事業(yè)不再姓“公”,,政府文化部門和單位“靠山吃山”,,門票價格不斷飆升,將許多群眾尤其是低收入者擋在門外,。在利益的驅使下,,本已缺乏的公共文化設施還不斷縮水,。在一些地方,圖書館,、文化館變成了影視廳,、游戲室,博物館變成了古玩店,,人們享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的正當權益長期被忽視,。 博物館免費開放,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歸位的體現(xiàn),。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要求,,“堅持把發(fā)展公益性文化事業(yè)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是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文化事業(yè)的公益性,,首先要警惕和防止唯利是圖行為的滲入。 文化權益作為公民的基本權益之一,,它的彰顯與實現(xiàn)既是社會走向文明的必然過程,,也是社會進步的基本動力。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就要通過建立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真正使廣大人民群眾從中增進知識、陶冶性情,、明德積善,,得到審美享受,增添精神動力,。
博物館爆棚是一個警示,,它表明隨著社會發(fā)展,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政府有責任和義務用切實的行動回應百姓的這種期待,,加快公共文化建設,將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成人民的精神家園,讓普通百姓都能免費享受到它們提供的服務,。 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措施。博物館人流過于擁擠,,不能保證每個觀眾對文物進行充分的欣賞品鑒,,對文物的保護也不利,,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創(chuàng)新服務措施,提高服務質(zhì)量,,借鑒國際先進經(jīng)驗,,從細節(jié)入手疏導人流,讓觀眾能有序,、愉悅地完成藝術之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