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公布,我國已簽署了從該機構購買價值約500億美元的IMF債券的協(xié)議,,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相應的特別提款權(SDR)計算價值,,參照8月25日匯率,向IMF轉入人民幣,。
這是IMF史上首次發(fā)行債券,,我國也成為第一個簽署債券認購協(xié)議的基金組織成員國。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公布的方案,,這個5年期的債券,,將以SDR計價,分季度發(fā)放利息,,并可在IMF成員國和購買者間交易,。
業(yè)內人士認為,此次以購買債券的方式向IMF增資,相當于人民銀行對IMF擁有了債權,,這種債權債務關系上的創(chuàng)新是IMF改革中的最大亮點,。此外,在出資幣種上也與以往按基金份額注資有所不同,,此次購買債券,,盡管支付對價的計量單位還是美元,但支付貨幣為人民幣,。而以往按比例繳納份額時,,其中25%必須是SDR份額或者美元、日元,、歐元等可兌換貨幣,,其余的75%則由各國繳納本幣。
盡管輿論普遍認為,,這相當于對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某種程度上的認可,,但專家指出,這是IMF自身漸進式改革過程中的一種嘗試,,人民幣究竟能通過購買IMF債券在國際社會中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還要取決于IMF對該筆人民幣的后續(xù)的操作和使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胡志浩認為,,由于人民幣不是可兌換貨幣,,IMF在向他國貸款時一般不能直接提供,因此,,IMF對所獲人民幣的操作不外乎三種可能:
最直觀的可能是,,一些和我國有經貿往來的國家有人民幣貸款的需求,貸款主要是用來清算跟我國產生的貿易結算,。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實際上充當了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
不過,,胡志浩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這樣意味著IMF在貸款過程中要將合適幣種的資金配置給需要的國家,,人民幣目前的適用范圍還是比較小的,。
另一種可能是,將來獲得貸款的國家用以SDR為計值單位的貸款額度到人民銀行來兌換相應數額的美元或者其他可兌換貨幣,。這種情況意味著,,我國的外匯儲備數量沒有變化,但是結構發(fā)生了調整,,相當于部分美元資產轉化為了SDR,。
第三種可能是,,直接以SDR結算。此前,,包括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內,,有不少聲音呼吁將SDR用于國際貿易的結算,并使其成為各國儲備的主要形式,,以取代因金融危機導致信用嚴重受損的美元,。
不過,由于我國是購買IMF發(fā)行債券的首單,,盡管“金磚四國”中其他國家也做出了購買承諾或表達了購買意愿,但因尚未達成最終的購買協(xié)議,,其他國家是否也以各國本幣出資購買,,還未可知。
事實上,,專家認為,,以確保全球經濟穩(wěn)定和平衡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的IMF等國際金融機構,改革關鍵是公平地分配份額,。近日召開的“金磚四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提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轉移7%的份額以保證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享有平等的投票權。
胡志浩認為,,短期內我國份額的提高并不現實,,IMF自身改革的壓力也很大。以人民幣購買IMF債券,,與按照基金份額注資不同的是,,購買SDR債券不涉及投票權、貸款額度,、SDR的分配等其他三個方面的改變,。這實際上是在沒有增加IMF份額的情況下,提高參與度的一種折中辦法,。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金融危機爆發(fā)后,,IMF資金短缺的問題日益凸顯,,發(fā)債行為是為了快速補充該組織的資金,而IMF是否適合長期作為發(fā)債人還有待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