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印度旅游公司推出了另類旅游項目——“貧民窟一日游”,,可帶游客深入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達拉維,,零距離接觸貧民生活。然而,,這個旅游項目卻有揭窮人短處之嫌,,目前印度國內的批評聲此起彼伏。
開展“貧民窟一日游”業(yè)務的真實旅游公司是由英國人克里斯托弗·韋和印度當?shù)厝丝死锵<{·普賈里在去年1月合伙創(chuàng)辦的,�,?死锼雇懈ァろf表示:“我們想打破偏見,即那里(達拉維)的人好吃懶做,,以非法活動營生,,真實的達拉維是這樣的:人們?yōu)榱松嬲\實而努力地工作著。我們要讓游客看到真相�,!�
每個參加“貧民窟一日游”的游客只需交付6.75美元,,就可跟隨導游走進擁有100多萬人口的達拉維貧民窟,在堆滿廢品和垃圾的小巷中穿梭,。為盡量避免打擾居民,,每個旅行團不超過5名游客,而且全程禁止攝影攝像,。旅游全程大概需要三四個小時,。
克里斯托弗·韋說,除了公司網(wǎng)頁上的介紹,,“貧民窟一日游”項目并未特別做廣告,,基本依靠世界各國的旅游愛好者在網(wǎng)絡上“貼貼相傳”。在2006年至2007年度的旅游旺季,,旅行社幾乎每天都要帶領外國游客在達拉維穿梭,。
達拉維位于孟買北部,這片面積1.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擁擠地居住著100萬人口,。貧民窟內的房屋多數(shù)分為上下兩層,,中間用粗糙的木板隔開,無論是底層還是閣樓層高都不到1.5米,。這里的小巷錯綜復雜,,人們在這兒往往一轉身就會迷路。巷子里堆放著回收來的廢品和生活垃圾,,散發(fā)著濃烈腐臭,。貧民窟內幾乎沒有什么公共衛(wèi)生設施,平均每15個家庭共用一根水管,,每天只供水兩個小時,;大部分居民家里沒有排水系統(tǒng),每1440個人共用一個廁所,;沒有人清運垃圾……“這里是城市里的地獄,。”這是美國《史密森學會會刊》記者約翰·蘭開斯特跟著真實旅游公司導游走進達拉維時的描述,。
雖然達拉維的基礎設施很差,,卻是孟買的經(jīng)濟活動中心。在過去的十多年間,,達拉維年均經(jīng)濟增長率達6%,,年均收入為6.65億美元。這里的居民幾乎每個人都有工作,,有的甚至還不止一份,。正如克里斯托弗·韋所說,這里的人“努力地工作著”,人均月收入達80美元,。
“貧民窟一日游”雖然受到旅游愛好者追捧,,卻在印度社會各界引發(fā)強烈爭議,組織這個項目的真實旅游公司成為批評焦點,。
去年9月,,印度英語電視頻道“Times
Now”的報道抨擊“貧民窟一日游”,說這是“利用印度的貧窮來賺錢”,。節(jié)目主持人在討論中說,,真實旅游公司的普賈里犯有“反人類罪”。
參與討論的另一名旅游官員說,,真實旅游公司的人是“有錢人的馬屁精,,他們應該接受調查并且進監(jiān)獄”。一名司法屆人士甚至威脅要將公司取締,。
印度旅游業(yè)者聯(lián)合會會長吉·坎基拉也對此持批評意見,。“將貧民窟作為商業(yè)場所,,誤導人們認為它代表整個印度,,這合適嗎?”他認為,,貧窮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貧民窟不適合作為旅游景點,。
雖然反對聲不絕于耳,,“參觀對象”優(yōu)素福卻對這個另類旅游項目表示贊同。33歲的優(yōu)素福是達拉維一家廢品再生產(chǎn)廠的老板,。他說:“我想讓旅游者來看看我們努力工作的積極一面,。”正如記者蘭開斯特所說,,“旅游的目的不是產(chǎn)生同情,,而是真實地了解”。
盡管“貧民窟一日游”引發(fā)眾多爭議,,甚至招致譴責,,印度一些旅行社還是看好這類旅游產(chǎn)品的前景,紛紛開辟“貧民窟游”新線路,。
(新華社特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