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1%,,其中二季度GDP增速為10.3%,比一季度的11.9%降低了1.6個百分點,。對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中國經濟第二季度的增速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這除了基數的因素,,主要是主動調控的結果。 自全球經濟危機爆發(fā)以來,,中國經濟,,乃至于全球經濟都面臨著再平衡的調整壓力。對于中國而言,,短期內的確可以利用提高投資來對沖由出口下降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但是由此產生的高增長卻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如果想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xù),、有質量增長,,必須要平衡投資、出口,、消費這三者對于GDP的貢獻度,,而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自然是再平衡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從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正朝著可持續(xù)的方向發(fā)展,再平衡進程正在穩(wěn)步的進行,。國統(tǒng)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27萬億元,同比增長18.2%,,而且消費提升的基礎———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繼續(xù)增加,,其中,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12.6%,。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恢復較快,,但貿易順差明顯減少,,尤其是在投資對經濟拉動依舊位居首位的情況下,如何穩(wěn)定出口也是我國經濟再平衡進程中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正如溫總理在陜西西安就經濟發(fā)展情況進行調研時所指出的,,既要擴大內需,又必須穩(wěn)定外需,,兩者不可偏廢,。 就擴大內需而言,關鍵是要讓百姓在有錢花的同時敢花錢,。在經歷了30年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的節(jié)點,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居民的收入增速與GDP增速并不匹配,,而這無疑制約了我國內需的啟動,因此只有切實地提高國民的收入水平,,才能真正地奠定提高內需占國民經濟比重的基礎,。同時,想要讓收入增長轉化為真實的消費力,,就需要政府為百姓解決其后顧之憂,,例如建立并完善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等各種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目前政府正在努力做更多的工作,相信在勞動力價值重估和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推動下,,我國經濟向消費驅動的轉型指日可待,。 就穩(wěn)定外需而言,需要看到目前全球經濟仍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大背景下,,西方發(fā)達國家為了恢復經濟必然需要增加出口和減少進口,甚至不惜采取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這對于中國出口的穩(wěn)定顯然是不利的,。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可以適當地放緩外貿刺激政策退出的步伐,,但是不能簡單地重復過去以出口退稅為主的刺激政策,,因為這對于財政會造成一定壓力,,也有可能成為外國對中國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借口。 未來我們應該從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技術含量以及品牌價值入手,,一方面在穩(wěn)定我國產品國際市場份額的前提下,加快改變傳統(tǒng)的規(guī)模數量型發(fā)展模式的步伐,,提高中國制造在全球產品供應鏈和生產鏈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于自主創(chuàng)新,、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進一步鼓勵企業(yè)拿出屬于自己的東西,逐步擺脫對于發(fā)達國家技術和市場的依賴,,將主動權掌握到自己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出口保持穩(wěn)定地,、可持續(xù)地增長,并推動我國經濟平穩(wěn)較快的發(fā)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