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更新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熱點此起彼伏,今天喧嘩的熱點,,明天很快就被新熱點淹沒,,回望舊聞也是一種新聞視角,,有時真會看到更多意味深長和被遮蔽的新聞。
近來有媒體回望了最近三年來發(fā)生在江蘇,、山東和成都等地的拆遷戶自焚慘案,,發(fā)現當地一把手無人被問責。即使是在震驚全國的唐福珍事件中被停職的科級干部,,日前亦官復原職,并在接受采訪時辯稱,,“所做一切只是在執(zhí)行和捍衛(wèi)法律”,。(4月8日《南方周末》)
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因拆遷推進不力被降職的,,明顯多于因拆出人命被問責的。經常代理拆遷案的律師也發(fā)現,,在其代理的多起拆遷案件中,,當事官員事后被提拔的不在少數。這將對暴力拆遷形成怎樣的惡劣暗示和錯誤激勵,?難怪暴力拆遷案時有發(fā)生,,難怪輿論對拆遷暴力人人喊打,,而有的官員卻敢對抗媒體叫囂“哪有拆遷不死人”!
總結當下對暴力拆遷案的問責,,呈現出以下三個特征:
一是問責級別很低,,唐福珍自焚那么慘烈,公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視頻直播讓舉國震驚,,可金牛區(qū)政府僅對城管局長做出了停職檢查的處理,,而其只是科級干部。
二是問責是臨時性和象征性的,,好像只是給圍觀的輿論和公眾一個交代,,平息輿論之怒,躲過熱點后被問責者很快復出,。
三是被問責者對暴力拆遷案沒有道義歉疚感,,有的地方不以拆遷死人為恥,,反引以為一種鐵腕和魄力,。這從金牛區(qū)城管局長不以為然的回答,,就可以看出來。
造成嚴重后果者得不到嚴懲,,一把手沒被問責,,個別人不降反升,這樣的逆向示范,,只會助長拆遷者對暴力的崇拜,、對強權的迷信。于是,,這樣的結果不可避免,,一面是輿論痛斥暴力拆遷,一面是暴力拆遷標語和雷人話語屢見不鮮,。這種問責,,也只會誘導被拆遷者悲壯、無奈的以暴易暴情緒,,進而導致更多的慘案發(fā)生,。
從政治倫理看,不公正的問責是惡之源,。一次讓作惡者輕易逃脫責任的問責,其惡果超過十次犯罪,,因為問責對社會的是非價值觀有強大影響,。終結拆遷暴力,馴服拆遷中非法的權力,,讓官場以“拆遷死人”為恥,,必須依靠正義的問責制度。只有讓慘案的制造者付出沉重代價,,為侵犯民權埋單,,才會觸動他們硬化的良心,矯正他們對暴力的迷信和崇拜,。
完善對拆遷暴力的問責,,就應根據實際情況,改變“刑不上一把手”和“問責止于科級”的現象,。當然,,公眾并不是認為,只要出問題,,就必須問責一把手,。公眾信奉的,,是權責對應,,有多大的權力,就必須承受多大的責任,。尤其是在暴力拆遷這類事情上,,如果查明的確是一把手推動的,或者一把手放任了后果的發(fā)生,,一把手就必須擔責。
拆遷在地方性事務中并非小事,,往往涉及巨大的利益和整體規(guī)劃,,甚至是地方戰(zhàn)略,一把手親自負責是常事,。所以,,在一些地方,,滾滾的推土機背后,常有一把手強勢的身影,,其典型就是數年前的嘉禾拆遷事件,。正因為有一把手力推,一把手催進度,,一把手點頭,,拆遷者才敢施以暴力;正因為手持一把手尚方寶劍,,拆遷者才敢不惜下狠手。
暴力拆遷拆出人命,,這對地方一把手來說,,并非簡單的、道義上的領導責任,。因此,,完善問責制首先要從此做起,,這也考驗著拆遷問責的制度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