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諸如“國內成品油價格高于美國”之類比較,,皆不足以作為國內油價不合理之直接證據,;那么,國內油企與國外油企相比,,在金融危機下截然相反的利潤猛增景象,,則讓人生出很多思考。 我國第一成品油經銷巨頭中石化公布中期業(yè)績:成品油價格政策的改變一舉將中石化送出煉油虧損的泥潭,,其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1.9億元,相比去年的76.7億,,凈利增長332.6%,。
而按照國際會計準則,中石化上半年公司股東應占凈利潤為332.46億,,同比增長332.8%,。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內油企居然取得同比增長3倍的傲人業(yè)績,,著實令人稱奇,。與之赫赫業(yè)績相比,那些名聲很大的國外同行們,,則應該羞愧得無地自容才是,。資料顯示,幾大國際石油巨頭中,,跌幅最大的為沙特基礎工業(yè)公司,,上半年凈利同比下跌94%;其他幾大公司,,雪佛龍下跌71%,、殼牌下跌70%、�,?松梨谙碌�66%,、道達爾下跌54%、BP下跌53%,、巴西石油下跌20%,。 那么,,中石化傲視全球的資本究竟是什么呢?要知道,,公司上半年總收入僅為5340.25億元,,同比去年的7310.13億元下跌了27%。這說明金融危機對中石化同樣是有影響的,,別的不說,,由于原油價格下降,公司向國家繳納的石油特別收益金都同比減少了161億元,。你看,,營業(yè)額下降了三成,石油“暴利稅”減少了161億,,利潤卻猛增了三倍,,這難道是學院派的市場經濟原理,可以合理解釋的嗎,? 外界普遍認為,,中石化利潤暴增,不知道是不是得益于今年國家實施的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中國石化董事長蘇樹林認為公司利潤大幅增長是因為“中國石化充分發(fā)揮煉油業(yè)務的規(guī)模優(yōu)勢,、成本優(yōu)勢以及公司的一體化優(yōu)勢和管理優(yōu)勢”。 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強調“22天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幅度超過4%”就應該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這實際是要改變以往那種財政對油企煉油虧損的“暗補”方式,試圖建立起一種基于透明規(guī)則的油價正義,。這當然不失為一件好事,,只不過油企利潤大幅增長的事實證明,規(guī)則本身仍有值得商榷之處,。 如果國內成品油價格真的與國際原油價格實現了理性接軌,,則中石化不可能在因原油價格下降而減交161億元石油暴利稅的情況下,煉油業(yè)務利潤卻超過910億元,。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只強調了掛鉤的幅度與時機,卻沒有認真研究掛鉤前國內成品油底價的合理性,。因為掛鉤前的成品油底價與當時的國際原油價格相比,,預留的利潤空間本身就太大,即使此后成品油價格跟隨原油價格變動的幅度與時機完全合理,,利潤空間卻只會越來越大,,而這正是油企利潤不正常暴增的關鍵原因。 如果說諸如“國內成品油價格高于美國”之類比較,,皆不足以作為國內油價不合理之直接證據,;那么,,國內油企與國外油企相比,在金融危機下截然相反的利潤猛增景象,,則讓人生出很多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