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財政收入數(shù)據(jù)一公布,,大家嚇一跳:數(shù)據(jù)顯示,,6月份,全國財政收入6867.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23.6億元,,增長19.6%,。其中中央本級收入3486.8億元,同比增長15.9%,;地方本級收入3380.6億元,,同比增長23.5%。由此統(tǒng)計,,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共計33976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832.05億元,,下降2.4%。其中,,中央本級收入17704億元,,同比下降9.4%;地方本級收入16272.14億元,,同比增長6.6%,。從上半年走勢看,前4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下降9.9%,,5月份增長4.8%,,6月份增長19.6%,近兩個月收入增幅逐步回升,。 財政部在其網站上發(fā)布的報告表示,,主要原因包括經濟運行出現(xiàn)的一些積極變化,在營業(yè)稅等相關稅收上有所體現(xiàn),。但同志們仔細審視結構,,發(fā)現(xiàn)增長的主要部分還是靠稅外收入。財政部在4月份頒布了關于《關于深化地方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地方非稅收入3年內實行國庫集中收繳,。今年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增速首次“轉正”,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由于非稅收入同比大增130%以上,,而稅收收入增速仍然是負數(shù),。2007年中國全口徑財政收入7.76萬億元,而財政部公布的財政收入為5.1萬億元,。這意味著預算外的非稅收入規(guī)模接近2.6萬億元,。這意味著下半年中國財政收入即使大幅增長,也不過是會計手法搞出來的名堂而已,。 有專家表示,,6月份非稅收入暴增,另外一個原因是今年以來地價高漲推高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但是這種收入增速的可持續(xù)性值得擔憂,。因此,中國財政收入今后一段時間,,高增長能否持續(xù),,大家基本都不一致看好。 但問題是,,將地方預算外非稅收入挪到國家財政總盤子里面,,也是國家財政力量中央集權的表現(xiàn)。要知道,,當前陜西,、寧夏,、內蒙古、遼寧,、江蘇一些地方在爭上項目時過度追求規(guī)模,,已經存在兩種風險:一是債務率過高。有的財政配套資金與城建資金比例達到了1:10,,債務率遠超風險警戒線,,有的政府融資平臺嚴重資不抵債,實際早已破產,;二是有的銀行不要擔保就向政府融資平臺“扔錢”,,貸款風險形勢嚴峻。這些地方政府爛賬,,最終還是要中央來背,。財政上收權,估計就是對一些地方爛賬的變相轉移支付,。按2007年預算外非稅接近2.6萬億的規(guī)模算,,今年這些收入全部打進預算內財政,地方爛賬就是多一些,,中央財政統(tǒng)籌起來也好應付,。這表現(xiàn)為今年財政總收入上,還是持續(xù)高增長,。 另一個就是經濟回暖最終會體現(xiàn)在財政收入的高增長上。這輪積極財政和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實際上,,就是搞通脹刺激經濟。通脹的第一個表現(xiàn)就是政府收入急劇增長,。譬如近期各地政府賣出的“地王”,,這錢哪里來?還不是銀行流出去的信貸資金,。為何地產商信心爆棚,,高價拿地?還不是因為房地產銷售火爆,,房地產行業(yè)去庫存階段已告結束,,大家爭著搶著搞生產,希望乘著好時候將房子賣個好價錢,。這背后還不都是央行低息政策,。銀行放貸出去的資金,繞一圈最終還是流入政府財政的口袋,。地產業(yè)加大開工生產力度,,就意味著,,整個宏觀經濟開始進入新一輪庫存生產周期。因為地產行業(yè)和50多個產業(yè)密切相關,,整個社會信貸資源的三成要流入地產行業(yè),。所以各地“地王”屢現(xiàn),就昭示宏觀經濟逐漸轉暖,,和財政收入連續(xù)大幅增長,。 如此看來,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國財政收入大幅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