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稱,重慶市相關部門2日收到一份緊急通知,,該通知要求重慶市暫停正在擬訂執(zhí)行細則的“購房退個稅”政策,。在國內多個房地產熱點城市官員陸續(xù)表態(tài)“不托市”的背景下,,重慶的這一新聞,似表明“救樓市”風向正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
重慶市的購房退個稅政策,,才實施兩個多月,救市效果還未真正顯現(xiàn),,有消息稱已被緊急叫停,,或許公眾并不感到意外。 原因是,,自去年年底該市隆重推出購房退個稅政策后,,就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質疑,反對聲音遠遠大于贊同聲音,。有專家學者認為,,實施這項公共政策,只能讓高收入人群受益,,低收入者還是買不起房,;也有不少網友認為,購房退個稅,,有政府“托市”嫌疑……等等,。 盡管絕大多數(shù)公眾對緊急叫停這項決策持贊同態(tài)度,但是,,筆者覺得,,我們應跳出叫停購房退個稅這個狹窄思維,站在更宏觀的視角來分析和探討樓市問題,。筆者認為,,在當前金融海嘯蔓延的特殊時期,我們要保經濟增長,,形成政策共識遠比叫停
“購房退個稅”更緊要,,惟有全國各級地方政府盡快形成共識,才能有效避免類似購房退個稅政策頻繁出臺的折騰,。 眼下,,全國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樓市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從房價來看,,處于漲跌拉鋸戰(zhàn)階段,;從宏觀經濟視角分析,拉動內需是否就是維護高房價,,也在激烈地辯論中,。在樓市微妙時期,就各級地方政府而言,,出現(xiàn)了兩種涇渭分明的聲音:一邊是政府采取種種手段力挺樓市,;另一邊是政府開始與高房價“決裂”,。 正是由于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政策共識,才形成了樓市政策的五花八門:譬如,,年前被媒體關注的“久耕托市”是最鮮活的例子,。“久耕托市”面世之后,,緊接著有報道說開發(fā)商在南京降價賣房被指價格欺詐遭到物價局查處,。一時間,政府部門該不該管制房地產商降價的爭論很多,;而今年年初,,合肥市規(guī)劃局局長王愛華在當?shù)仉娨暸_一直播節(jié)目中喊出
“買房就是愛國”的口號,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更是“做示范動作”——帶頭買房,,把“政府托市”發(fā)揮到了極致,。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也陸續(xù)向全社會表達
“不托市”的觀點,。1月中旬,,在參加上海市“兩會”時,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就明確認為房價
“不能再漲了”,,并且上海未來沒有拯救樓市的打算。而在此前,,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廣州市市長張廣寧、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也紛紛表示過類似態(tài)度,。 在如此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的反差中,依稀看到一個跡象:敢于與高房價“決裂”的,,僅有北京,、上海、深圳等這些少數(shù)“一線城市”,。這或許可以反映出大多數(shù)地方政府仍舊對房地產市場情有獨鐘,,不愿放棄這塊“肥肉”。 此外,,相關部門也有“開發(fā)商應該以合理價格賣房”與“房價不能跌得太厲害”的截然相反的說法,。政策不統(tǒng)一,開發(fā)商,、樓市與消費者都迷失了方向,,開發(fā)商不知道該不該降價,消費者則不知道該不該出手買房,。 鑒于房地產市場對我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在這個關健時期,,筆者以為,要想讓樓市恢復“青春”和朝氣,,尤為重要的是,,各級政府要盡可能達成“不托市”和“房價應理性回歸”的共識,只有消費者敢于出手買房,,才能讓房地產市場步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也才能拉動內需,對保增長,、促發(fā)展發(fā)揮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