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在2月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達成65%和71%的漲價協議后,,日前又與澳大利亞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公司達成粉礦和塊礦分別上漲79.88%和96.5%的協議,,該漲幅高于淡水河谷的漲幅,而亞洲市場也第一次出現了兩種鐵礦石長協價格,。
近年來,,鐵礦石價格風波不斷,,不斷刺激著國人的神經。記得2006年,,當國際三大鐵礦石企業(yè)強悍宣布鐵礦石提價19%時,,我國鋼鐵企業(yè)用極其憤慨的情緒來公開質疑和反對國際巨頭們違反國際游戲規(guī)則,并威脅將停止進口,,但最終還是最后簽約,。接著,2007年,國際礦石巨頭再次將礦價提高9.5%,,中國鋼企也無條件接受,。今年2月,日韓鋼企在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談判中率先達成65%的漲價幅度,,比寶鋼所期望的價格底線超出35%,,然而,寶鋼等中國鋼企很快表態(tài),,接受巴西淡水河谷鐵礦石漲價65%,這一漲價已于4月1日起執(zhí)行,。而此次鐵礦石漲價協議,,再次刷新了2005年71.5%的歷史漲幅紀錄。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市場交易額占全球50%,,按理講,應該掌控著定價主動權,。然而,,從2005年以來發(fā)生的數次鐵礦石價格風波來看,透射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需求者在定價權上的無奈與尷尬——在鐵礦石定價談判中,,我國的鋼鐵企業(yè)基本沒有發(fā)言權,,近乎變成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正如業(yè)內人士所言,,中國成為全球的加工,、生產中心,主導了生產,,但主導不了貿易,。中國企業(yè)處于產業(yè)低中端加工生產環(huán)節(jié),成為境外企業(yè),、國際炒家兩頭夾擊的“夾心餅”
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xù)增長,,我國鋼鐵企業(yè)鐵礦石的需求量不會減少,只會增多,,這意味著,,中國鋼鐵企業(yè)與國際鐵礦巨頭談判還會持續(xù)下去。但是,,我們不愿看到,,在鐵礦石定價權上,永遠是案板上的肉,。筆者覺得,,要想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必須提高我國在鐵礦石市場中的博弈籌碼,要在談判桌前擁有實實在在的“殺傷性”武器,。
一方面要以聯合談判的路徑,,來提高定價博弈能力。從現在來講,,我們的鐵礦石定價談判,,鋼鐵企業(yè)大都是各自為政,分散進行,,很難發(fā)出同一聲音,,對手往往采取各個擊破的技巧來對付我國企業(yè)。聯合談判是一個能夠增加內地企業(yè)對某種大宗產品國際定價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2005年,,我國擁有進口鐵礦石資質的企業(yè)超過了500家。去年9月,,我國擁有進口資質的企業(yè)進一步降低,,但仍有112家之多,與日本兩三家企業(yè)參與鐵礦石價格談判的狀況相比,,我國擁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yè)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們的職能部門要進一步縮減進口鐵礦石進口資質企業(yè),,最后最多擁有10家,,如此一來,就比較容易解決內斗內耗問題,,最終形成一致對外的良好局面,。
與此同時,鋼鐵公司“走出去”,,積極參與海外上游產業(yè)的投資和拓展,。這不僅能增強鋼鐵企業(yè)自身抗風險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強中國企業(yè)參與鐵礦石等定價的籌碼,。事實上,,日本企業(yè),早就走出去進行資源參股,、收購,,單就鐵礦石而言,這個國家專門挑選儲量大,、鐵礦石品位高,、開采條件好、交通方便的礦參股或收購,。無論是巴西,、澳大利亞這些鐵礦石大國,,還是印度、加拿大等鐵礦石的后起之秀,,都遍布日本資本的身影,。因此,我國鋼鐵企業(yè)也要像日本那樣,,盡早走出去,,建立起牢固的海外原料供應鏈,逐步掌握全球的鐵礦石定價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