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上調1%之后,,中國本幣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了17.5%的高位,。關于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上限問題也引起了市場更多的討論。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認清一個問題,存款準備金率越高,,緊縮越厲害嗎,?答案是:不完全正確,!在2005年我們就曾指出,,因巨額外匯流入導致的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不是強烈的緊縮信號。當外匯這一外部流入資金導致本幣投放過多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只是收回多余的溢出資金而已,,不是就原來的存量而上調,可不視作激烈的收縮措施,。 貨幣是否強烈緊縮當然還是要看M2及存貸款增速,,而不是本末倒置去看調控手段,比如存款準備金率,。如果外匯流入太多,,即使存款準備金率提到較高水平,可能貨幣供應量及貸款的增速依然很高,,也不能說是緊縮到位,。 基于此,我們認為,,外匯流入水平,,也就是外匯儲備增速,,決定了存款準備金率上限,。 我們的測算顯示,2008年如果外匯儲備增長50%,,存款準備金率上限將是22%,。這里有一個假定,就是假定貨幣乘數(shù)為2007年的3.97(也是歷史較低值),,存款計劃增速為16%,。也就是說,即使存款準備金率提高至22%,,貨幣增長依然在16%的適度范圍內(nèi),,也談不上是增速的過度下降。存款準備金率多少主要取決于外匯儲備的增速,。 由于準備金利息水平為1.89%,,相比信貸和債券投資,準備金在銀行屬于低收益資產(chǎn),不斷上調的準備金率被認為將影響中國銀行業(yè)的盈利水平,。但在前述的分析框架下我們認為,,與其靜態(tài)地估計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對銀行利潤的影響,倒不如動態(tài)地估計銀行貸款擴張速度,,及評估緊縮對銀行利差息差及資產(chǎn)質量的影響,。 靜態(tài)來看,如果銀行貸款增速不變,,上交的存款準備金對凈利潤的負面影響在1%左右,,但這么估計,并不科學,。因為如果就這么算下去,,調5個點,就是5%,,10個點就是10%,,
20個點,銀行的業(yè)績就比較難看了,。實際上不是這樣,,我們要看的是調整后的銀行貸款增速與之前的預期比下降沒有,要看資產(chǎn)收益率與負債成本的變化,,要看資產(chǎn)質量是否惡化,。上調準備金率對銀行的沖擊,遠小于緊縮對利差息差和資產(chǎn)質量的沖擊,。不應避重就輕,。 如果銀行的貸款增速沒下降,原計劃的凈利息收入沒變,,多余的存款被要求放在央行也是多出來的收益,,只是原來多出的部分可放高收益的項目,現(xiàn)在是低收益了,。所以綜合來看,,我們認為,考慮緊縮的滯后性,,2008年銀行基本面不應是最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