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 黃金周雖然過完了,,但對黃金周的議論并未結束,。“十一”長假期間,,全國各地再度上演出游火爆場面,。在摩肩接踵的景區(qū),,能夠盡情享受風景的人實在太少,加之出行難,、票價漲,、服務差,游客的幸福感實際已經降得很低,。超負荷的人類古建筑瑰寶,、歷史文化遺產、自然風景名勝,,能否扛得起這么重的腳步,?關于黃金周的改革爭論再次成為各界廣泛討論的話題,。
北京故宮連續(xù)四天接待量超過最大容量,張家界黃石寨索道站為防止排隊游客情緒焦躁,、失控,,不得不搭起大舞臺表演民族舞蹈……今年“十一”黃金周,旅客出游再度上演火爆場面,,一些著名景點紛紛喊“擠”,。
七天休假的“七宗罪”
一個黃金周休假七天,種種問題浮出了水面,。記者細細數(shù)來,,大體有七種。 一是景區(qū)人滿為患,,對景區(qū)內的動植物,、建筑、水源,、空氣,、山石等都造成了嚴重破壞,不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是交通隱患隨處可見,。僅僅一個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每天就有21趟列車,、近40個航班,、約1800輛旅游大巴圍著“團團轉”。交通擁擠,,帶來的不只是抱怨,,更多的是安全隱患。
三是服務水平嚴重下降,。黃金周使得短期內旅游業(yè),、交通運輸業(yè)供給嚴重短缺,出現(xiàn)交通擁擠,、住宿緊張,、飯店爆滿等現(xiàn)象,旅游的效果和價值大打折扣,,使得游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四是黃金周造成了資源浪費,。為解決供給短缺,,加大旅游基礎設施供應成為必然的選擇。這些設施除了黃金周期間外,,大部分時間又面臨著門前冷落,、利用率極低,,造成了旅游以及與此相關的餐飲、交通和娛樂等行業(yè)“平日吃不飽,、假日吃不了”的尷尬局面,。 五是假冒偽劣現(xiàn)象頻發(fā)。不法商販乘著游客數(shù)量眾多,,趁機銷售各種假冒偽劣產品,,損害消費者利益。 六是亂漲價現(xiàn)象嚴重,。據(jù)調查,,今年黃金周期間,五臺山,、晉祠的門票價格比平時分別漲了86.7%和75%,。
七是腐敗問題趁機而上。黃金周也是一些官員名副其實的“黃金周”,,一些官員在此期間或請客送禮或公款旅游,、公車出游、大吃大喝,。
取消黃金周呼聲再起
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生導師蔡繼明認為,,由于旅游經濟屬于低附加值產業(yè),在黃金周期間,,無論是股市,、匯市還是期貨市場,以及會展等行業(yè)經濟活動都停止,。全國集中統(tǒng)一時間旅游的結果是,,大量的自然、人文景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產生,。因此,“集中度假的負面影響很大,,甚至是得不償失”。 因此,,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他在去年就上交了一個縮短黃金周時間,增加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等節(jié)日的提案,。他建議將“五一”和“十一”的法定假日由原來的3天減為1天,假期天數(shù)分配給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并將“五一”,、“十一”,、清明、端午,、中秋的假期就近結合雙休日,,湊成長周末。今年又再次上交,。 蔡繼明的提案與早些時候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的設想類似,。紀寶成早在2004年就正式提出關于增加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法定假日的建議,作為人大代表的他在2004年-2006年的三次人代會上提交議案,,建議增加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法定假日,,取消黃金周。
幾種建議各有利弊
現(xiàn)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能找到更好的休假方法來代替黃金周,。 當前替代黃金周的辦法熱門的有三種,但似乎都有一些弊病,。比如說最近討論比較多的蔡繼明提出的長假變短假的方法,。但是,就在蔡繼明的博客上,,就有7條網(wǎng)友留言表達了反對,。一位在異地工作的公務員這樣寫道:“幾家歡樂幾家愁。從我工作的城市到我家鄉(xiāng)的城市需要坐一天的車,。一年間,,我只能和父母團聚3次。我相信全中國有很多在異地工作,、上學的人和我一樣……” 再一種熱門的替代方法叫帶薪年假,,但是談何容易。中華英才網(wǎng)近日一項涉及5000名白領的調查顯示,,單位有帶薪年假的只有1成,;不過有超過30%的人無法休假。在外企工作的小張告訴記者,,除業(yè)務繁忙時休假難以獲準外,,更重要的是經濟原因:“公司規(guī)定休年假只能拿基本工資,但在我的年薪中,,按工作量計酬的獎金才是大頭,,休假對收入影響太大。” 進城務工人員享受帶薪年假的可能性目前更是微乎其微,。安徽來滬打工的翁師傅告訴記者:“我們是干一天活才能拿一天錢,,除了春節(jié),大家平時都舍不得休息,�,!敝劣趲叫菁伲跋攵疾挥孟�,。我們一走,,說不定連工作都沒了,等著干活的人有一大堆呢,�,!� 雖然有人提出帶薪年假應同樣拿到基礎工資、崗位工資,、獎勵工資和福利工資,,但復旦大學旅游系教授夏林根認為,我國還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在所有行業(yè)和工種中都推行這樣的帶薪年假制度,,恐怕不符合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此外,,帶薪年假如何監(jiān)管也是個現(xiàn)實問題,。 還有一種是前兩年熱議的月末小黃金周制。即保留現(xiàn)行黃金周,,而將目前每周休息兩天改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從而形成每月一個4-5天的小黃金周,。這一方案是由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運行與發(fā)展研究室主任王曉廣于2005年1月在其主筆的國家發(fā)改委《2005年雙穩(wěn)健政策下的宏觀經濟走勢》報告中正式提出的,。 對于這一提議,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曾以計算機輔助電話訪問形式對北京市18個區(qū)縣的2349位市民進行了黃金周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7.8%的受訪者支持小黃金周,,另有44%的受訪者則明確表示反對,28.2%說不好,。 被調查者主要反映兩個問題:一是目前在黃金周有出游習慣的,,還只是一部分相對富裕的人群,對大多數(shù)的工薪階層而言,,出游只能偶爾為之,。二是現(xiàn)在國際上大多數(shù)國家實行的都是雙休日制度,倘若每周只休一天,,不僅與國際脫軌,還打亂了目前人們的生活習慣。
[大家談]休假改革應吸納民意
現(xiàn)行的節(jié)日休假制度是否要調整,,眼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似乎每種建議都有其道理,,又都不盡完善,。但無論改與不改,都應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廣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見,,不可搞閉門造車的所謂新方案。[詳情]
天安門地區(qū)日均“擠丟”854人
記者從天安門警方獲悉,,截至于“十一”黃金周第4天,,天安門地區(qū)共發(fā)生3418起游客走散事件,平均每天走散854人,,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據(jù)天安門警方介紹,“十一”黃金周前4天,,到天安門地區(qū)的游客約495萬人,,平均每天有123萬多人來此游覽。由于全國各地的游客都來北京游玩,,致使天安門地區(qū)成為京城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qū)之一,,2日更是達到了7年來的“井噴”,游覽人數(shù)高達150多萬人,,這就造成了天安門地區(qū)成為游客走散現(xiàn)象發(fā)生最為頻繁的地區(qū),。[詳情]
網(wǎng)友之聲 ■
建議取消“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只保留春節(jié)黃金周,,增加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休假,比如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一方面可緩解交通緊張,、生態(tài)危機,,另一方面又可促進消費。同時可在各領域,、各行業(yè)推廣帶薪休假,。
■
“五一”,、“十一”長假可以以當月1號和2號為中心區(qū)分不同的人群分別向前和向后連續(xù)7天,這樣可以差不多分流一半的人,,又不需對黃金周大動干戈,。
■
國家法定了節(jié)日,大家才有機會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快樂,,如果錯開實行,,節(jié)日也就沒有了應有的氣氛和意義。而大多數(shù)人則只是看到旅游景點的人太多,,出行不便,,就亂出點子,亂開腔,。試問,,利用大假出游的人又有多少呢?
■
“黃金周”將有序的節(jié)奏擾亂了,。每到這些節(jié)期來臨,,為了攢幾天假,人們極不情愿地連續(xù)工作7至9天,,嚴重影響工作質量,、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放假時,,除了旅游,、商業(yè)、交通運輸部門正常運行以外,,其他服務機構幾乎是癱瘓,,一些不該放假的部門也放假。
■ 初衷是好的,,現(xiàn)在需要的是完善,。“黃金周”名稱不妥,,它讓人感覺到處都為錢,,難以放松身心!
■
“五一”黃金周,,掩蓋了勞動節(jié),、阻斷了“五四”;“十一”黃金周淡化了國家慶典節(jié)日,。兩個“黃金周”里人們更多的是物質享受,,忘了精神層面的傳承與追求。
■
黃金周是國家的政策性規(guī)定,,保持其相對的穩(wěn)定性,,才能取信于民,。黃金周出現(xiàn)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引起重視,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這才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摘自新華網(w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