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8-28 林仲旻 俞麗虹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近五年來百姓“家庭賬本”上的數(shù)字在發(fā)生悄然變化,。存款儲蓄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基金、股市,、房地產等投資方式讓許多上海人多了一些“業(yè)余愛好”,。 劉玫在一所重點高中執(zhí)教多年,并擔任學�,!袄碡攨f(xié)會”負責人,。丈夫是出版社編輯,女兒正在讀小學三年級,,父母則在老家退休養(yǎng)老,,是較為典型的上海家庭模式。 “五六年前,,我每個月的工資收入是2000多元錢,,現(xiàn)在差不多翻了一番�,!眲⒚嫡f,。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02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250元,,而2007年1月至6月,這個數(shù)字已經達到了12278元,。 收入的增長,,讓許多人萌生了“用錢生錢”的理財念頭。劉玫告訴記者,,早些年,,在她的“家庭賬本”上,銀行儲蓄占到90%,,股票投資僅占10%,,因為“把錢存在銀行里,風險最小,、最穩(wěn)定”,。但2005年以來股市逐漸升溫,上證指數(shù)從千點左右漲到了5000點以上,,賺錢效應明顯,,劉老師的家庭資金分配也變成了30%投資股市,,30%購買基金,30%用于定期存款,。 “儲蓄是很必要的,但錢存在銀行里收益有限,,況且‘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眲⒚嫡f,,這些年,百姓面前的理財渠道不斷增加,,可以炒股票,、炒基金、炒外匯,、炒黃金,。一些外資銀行也把目光瞄準了個人理財市場,推出針對高端客戶的理財產品,。 “投資高回報常常伴隨著高風險,,所以,我們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了股票,、基金、儲蓄各占1/3的組合方案,�,!比缃瘢瑒⒚狄患以韧顿Y于股市的幾萬元資金,,已經“跑贏”銀行儲蓄,,增值幅度超過100%。 劉玫的父母是合肥的退休教師,,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他們仍然選擇把所有的積蓄都存進銀行,。我曾經勸他們適當改變一下投資理財方式,,但媽媽患有慢性病,‘穩(wěn)’字最重要,�,!� 近些年投資理財?shù)氖找孀寗⒗蠋熞患业穆糜纬鲂蟹秶娜粩U大。2004年,,他們首次前往香港,、澳門游覽,,此后幾年又陸續(xù)去了泰國、日本,。旅游在“家庭賬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平均每年的旅游支出已經增加到一萬元左右。 而讓劉玫頗感遺憾的是,,她錯過了房產投資的好機會,。“我們屬于觀望派,,所以錯過了最好的時機,。2003年曾打算換套新房子,結果一猶豫,,原來的預算已經遠遠趕不上房價的上漲了,。”劉玫說,,由于房價連年攀升,,目前,她家附近的二手房價格已從2003年的每平方米2000多元漲到五六千元左右,,但同一區(qū)域內的新房價格漲得更快,。 劉玫表示,自己的下一個家庭理財目標,,就是要用投資股票,、基金賺的錢,盡快買一套新房子,,既改善居住條件,,又是一項新的投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