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房協副會長朱中一在一次會議上透露,,中房協已多次“上書”國務院,,建議暫緩出臺新的緊縮性房地產調控政策,。輿論為之嘩然。
平心而論,,中房協這樣做,,實在非常正常,,并且合情合理,。中房協官方網站明確公告社會,中房協“是各地房地產業(yè)協會和從事房地產開發(fā)經營,、物業(yè)管理,、市場交易、經濟中介,、修建裝飾等企事業(yè)單位及有關部門自愿參加組成的全國性行業(yè)組織”,,如此它當然要維護這些會員企業(yè)的利益。至于維護其會員利益的方式,,中房協章程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中房協“在政府和企業(yè)之間起橋梁紐帶作用,傳達政府政策意圖,,反映企業(yè)愿望和要求,,維護企業(yè)合法權益”。
據此可以說,,在房地產市場可能下行,、因而可能對房地產企業(yè)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中房協代表房地產業(yè)企業(yè)的利益上書,,是其本分所在,;建議國務院暫緩出臺新的緊縮性房地產調控政策,也完全是章程所要求于它的職責,。并且,,任何公民都有“上書”國務院的權利,中房協上書,,在道義上也沒有錯,。
但是,大家仍然很生氣,。很多人生氣的理由是道德上的:在市場繁榮期,,你們房地產企業(yè)已經賺了那么多錢。現在房屋價格還沒有真正下跌呢,,你們就滿世界嚷嚷,,就接連上書,,可真是貪得無厭啊。坦率地說,,這是一種過于高調的道德要求,。兩千多年前,太史公就曾經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多為利往”,,人們不應當指望中房協不追求其會員企業(yè)的利益。
還有一些生氣,,是因為中房協的強勢讓人覺得不公平,。房地產企業(yè)有自己的代表,可以向國務院上書,,可以發(fā)出呼聲,。可是,,消費者,,尤其是還沒有購買房屋的潛在的消費者,卻沒有一個組織代表自己表達訴求,。由于這種地位,、機會的不公平,這些消費者的利益就有可能在政府決策過程中被置于一種不利地位,。這太不公平啦,。
但是,在任何國家,,在幾乎所有市場領域中,,都會出現這種不對稱現象。通常,,廠商的數目總會大大地小于消費者的數目,,尤其是在廠商中,可能有幾家,、幾十家大企業(yè),,幾乎可以占到大半市場份額。按照美國學者奧爾森所說的“集體行動”理論,,如此小數量的企業(yè),,可以方便地聯合、組織起來,。相反,,數量巨大的消費者要組織起來難度卻很大:他們太分散了,,對于每個人來說,需要投入的成本過高,,而收益卻很低,。因此,相對于廠商,,消費者的組織化程度總是要低很多,。
這樣一來,市場就會被扭曲,,即便是在法治,、市場健全的國家。因為,,組織起來的廠商可以通過游說,,讓立法機構通過對自己有利的法律,,讓行政部門通過對自己有利的行政決策,。而這很顯然會讓消費者、讓其他企業(yè)處于不利地位,。
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第一,,消費者、數量較多的行業(yè)也組織起來,。如果一個社會保障結社自由,,則這樣的組織總是能發(fā)展出來的。某些第三者可以發(fā)揮組織的替代作用,,比如公益律師,。第二,從制度上,,政府對社會,、經濟事務的管理、管制,、監(jiān)管,,盡可能地做到抽象化、普遍化,,從而將個別的,、特殊的利益集團進行游說的可能性,控制在最低限度,。 說起來就有點抽象,,我就直接用房地產市場的宏觀管理的例子來說明吧。任何一個現實經濟體都可能發(fā)生房地產的畸形繁榮,。對此,,一般國家都會采用貨幣政策進行管理,。原因在于,房地產價格的畸形上漲,,總是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所致,。解決的正道就是收縮貨幣供應,恢復流動性常態(tài),。如此,,則房價自然回落。這是真正的“宏觀”管理,,也是抽象化,、普遍化的管理手段。因為,,貨幣當局對企業(yè),、行業(yè)根本不做區(qū)分,利率上調會影響所有企業(yè),。面對這樣的宏觀管理,,企業(yè)組織再嚴密,也無法進行游說,。
中國近些年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與此正好相反�,;诟鞣N各樣的考慮,,有關部門基本上不使用“宏觀”管理措施,比如,,不用貨幣政策,,拒絕調整利率,而是頻繁地使用各種行政手段或準行政手段,�,?梢哉f,有關部門并未對經濟進行“宏觀”管理,,只有一個又一個個別的,、特殊的管理手段的組合。
這樣的管理會導致諸多嚴重經濟與社會后果,,其中之一就是給各種各樣組織化程度較高的企業(yè),、行業(yè)提供了無數游說的機會。非宏觀的“宏觀調控”會通過幾十個政府管理部門,、通過幾十個省級政府,、通過成百上千的市縣政府進行,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都可能留出寬敞的后門,。毫無疑問,,必然是那些與政府關系密切的企業(yè)如國有企業(yè),、組織化程度較高的企業(yè)如房地產企業(yè),對這些調控政策的制定過程具有較大影響,。他們可以讓必要的調控政策不能出臺或者拖延,,他們可以弱化它的效力,他們也可以游說政府按照他們的意愿調整政策,。其結果,,每一次調控都難以到位,每一次調控,,都因為不同人群,、企業(yè)、行業(yè)的力量失衡,,而推動經濟結構日益趨向失衡,。房地產行業(yè)就是一個顯著的例證:過去十幾年來,有關部門一直在調控這個市場,,但現在的這個市場比十幾年前更扭曲了,。
房地產企業(yè)的確貪婪而敗德,但這并不可怕,。明智的政治家會讓貪婪的人,、企業(yè)沒有機會影響決策過程,。做到這一點很簡單,,就是回到教科書所說的管理市場經濟的常識。如果政策設計者,、操作者拒絕這樣做,,那么,貪婪的房地產企業(yè)將會在一個又一個喜出望外的收獲中,,更為堅定地扮演人民公敵的角色,,且以強者的姿態(tài)顧盼自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