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1分和21.87分,,這是全國31個省級政府財政透明度近兩年的平均得分�,!耙荒暝鲩L了0.16分,,按照這個速度,每一百年能增長16分,,要等到300年后我國的財政透明度才有望及格,。”全國政協(xié)委員、上海財經(jīng)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蔣洪說,。 300年,,這個結(jié)果真是嚇人一跳!從此前的報道來看,,上述財政透明度采用的是低要求的評分標準,,離國際規(guī)范相差很大,但即使這樣,,各地得分還是很低,。 這個驚人的現(xiàn)實,反映了行政機關(guān)在透明度面前的真正差距,,隱藏其后的重要原因就是信息公開,、內(nèi)容、形式往往由有關(guān)部門自身決定,,沒有考慮公眾需要,,缺乏有效的法制監(jiān)督,更缺乏相應問責機制,。 公共預算是政府的收支計劃,,是政府全部活動信息的記錄。它本質(zhì)是代理人(政府)向委托人(公眾)匯報其工作情況的最重要文件,�,?梢哉f,公眾知曉預算就是知曉政府,,預算公開透明就是政府公開透明,。“財政透明度”300年才能及格,,隱藏其中的官意和民意之間的差距何其大,!如此低的“財政透明度”表明,當下的公共預算遠非真正意義上的公共預算,。公共預算意味著公眾應參與和監(jiān)督整個預算過程,,而預算信息的公開是大前提,否則監(jiān)督就是一句空話,。 公共選擇理論認為,,官僚們總傾向于通過簡化財政信息來掩蓋低效的行政行為。如果不公開當前的財政支出及其政策后果,,很容易讓選民產(chǎn)生財政幻覺,,對大量的財政浪費一無所知。 公共預算不僅僅是政府財政收支數(shù)字,,更是現(xiàn)代社會中建立一個責任政府的關(guān)鍵所在,。沒有預算的政府是看不見的政府,,而看不見的政府很有可能成為不負責任的政府。預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看不見的政府變?yōu)榭吹靡姷恼�,。只有看得見,,人民才有可能對它進行監(jiān)督。在這個意義上,,預算是一種對政府和政府官員非暴力的制度控制方法,。正因為如此,300年后才能及格的“財政透明度”,,是一個怪胎,,需要著力消除之。 一個好的政府應該是民主的政府,,而民主政府的權(quán)力來源于人民,,應該對人民負責,它在實踐中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政府的各項制度及信息對人民公開,,保持透明。早在數(shù)百年前,,西方學者就夢想著把政府變成“玻璃缸里的金魚”,。假如政府行政能如金魚缸一樣清澈透明,讓缸外人——公眾看得見,、看得清,,將是社會之福。但是,,300年后才能及格的“財政透明度”,,讓人失望,更讓人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