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我當初贊成土地換社保,,主要的考慮有兩點:一是土地要適度集中,。關注“三農”多年,有個觀點我始終堅持,,那就是農民致富必須規(guī)模經營。 另一點考慮,,是從農民工的保障看,。要是農民工有保障,,在醫(yī)療、養(yǎng)老等方面能享受城里人的同等待遇,,可在城市安居樂業(yè),,他們何不放棄土地呢?這樣看,,讓農民用土地換社保也就不失為一個辦法,。 當然這是我原來的看法。最近有兩件事對我觸動大,,自己不得不反思:一是金融危機,。有目共睹,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說是“重創(chuàng)”不過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農民工也因此大量下崗,,據官方的數字稱,去年下崗返鄉(xiāng)的農民工達2000萬,。當時有人擔心,,這么多人失業(yè)會不會釀成社會動蕩,可事實證明有驚無險,。何以會如此,?說到底恐怕還是農民工鄉(xiāng)下有塊地。謝天謝地,,幸好當初他們沒拿土地去換社保,,否則下崗后沒退路,后來的局面將不堪設想,。 另一件事,,就是國務院決定從今年起著手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而且說做就做,,年內已在10%的縣(市,、區(qū))先行試點。為農民辦養(yǎng)老保險是好事,,我當然贊成,;何況關系到社會穩(wěn)定,政府也該出力,。但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既然政府有意為農民辦保險,那么就不應該讓農民用土地換,。不必深想,,假如留守農民的養(yǎng)老保險是由政府出錢,,而進城農民工則要用土地換。大家都是農民,,怎可以厚此薄彼呢,?再說,若進城機會成本太高,,誰會離鄉(xiāng)背井去務工,?而農民不進城,土地不也照樣集中不了么,? 轉從理論方面看,,我不同意土地換社保,是因為社保不是商險,。在某種程度上,,社保其實具有公共服務的性質,所以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社保都是社會統籌與個人繳費相結合,,而且大頭資金皆由政府出。如此,,若讓農民用土地換社保,,這明顯與社保的公共服務性質相抵觸。 再從操作層面看,,農民用土地換社保,,交易的一方是農民;而另一方是政府,。且不說這交易的理由是否成立(因為社保本應由政府提供,,無需交易),而我要問的是,,政府換土地做什么,?是籌集社保資金嗎?如果是,,那么耕地賣給開發(fā)商用途就會改變,,此例一開,不僅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守不�,�,;而且也背離了規(guī)模經營的初衷,后果必危及國家糧食安全,。相反,,政府若不為籌資而是推動規(guī)模經營,則“土地換社�,!本图儗俣啻艘慌e,。事實上,規(guī)模經營只需土地使用權流轉,,大可不必將耕地一次性買斷,。 是的,只要將耕地產權界定給農戶,,土地如何集中農民自有主張,。我曾赴山東棗莊市考察過,徐莊的做法是組建土地合作社,,農民用耕地入股,,入股后可參與經營,也可進城務工,,即便不參與經營,,年底仍可分紅;而滕州的做法是轉租,,租期長短不等,,但最長不過八年。值得一提的是滕州設立的土地流轉中心,,看上去,,就有點像城里的證券交易大廳,有電子屏即時顯示土地的租期與價格,,信息公開,、轉接自由。表面看,,兩地做法雖有不同,,但也有一個共同點,即產權歸屬皆不變,。 寫到這里,,我的觀點很明確:第一,社保主要應由政府提供,,若讓農民用土地換社保不僅有悖于公平原則,,而且后患無窮;第二,,規(guī)模經營必推動土地流轉,,但土地流轉未必需要賣斷產權,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第三,即使有農民要賣斷產權,政府也得從嚴掌握,。除非戶口已遷進城市,,有住房,有穩(wěn)定收入,,否則只要還保留農民身份,,在城里居無定所且無相對穩(wěn)定的職業(yè),耕地產權就絕不可輕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