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接受本報專訪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坦言:“當前危機帶來了破壞,,但也為以前看似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供了突破的機會。我們不能錯失這樣的時機,�,!� 這次金融危機肇始于發(fā)達國家,,并像“野火一樣”蔓延至全世界,教訓相當慘痛。這同當前國際金融體系的缺陷息息相關,。 具體到在當前國際金融體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IMF,,一是能力不足,未能準確預測危機,,特別對危機的影響,、波及效應估計不足;二是監(jiān)督不力,,IMF過去幾年將監(jiān)督重點過分集中于新興經濟體的匯率問題,,缺乏必要的手段監(jiān)督發(fā)達經濟體,尤其是對主要儲備貨幣發(fā)行國監(jiān)督不力,。 這種狀況顯然不符合當前的國際經濟格局,。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世界經濟版圖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兩大金融機構——IMF和世界銀行60多年來一直由發(fā)達經濟體掌控,,顯然背離了當前的時代潮流,也阻礙了世界合作應對危機,。 因此,,抓住當前改革時機,就是要著眼長遠,,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改革國際金融體系,,避免類似危機重演。 改革首先要解決新興和發(fā)展中國家,,包括最貧困的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知情權,、話語權和代表權不足的問題,。這其實也是世界的共識。在最近的兩次全球金融峰會上,,20國集團宣言都強調,,將繼續(xù)推進IMF和世行兩機構的改革,“使其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具體來講,,新興和發(fā)展中經濟體,包括最貧困國家,,“應享有更大發(fā)言權和代表性”,。 其次,國際金融機構必須加強自身建設,。比如,,必須強調對所有成員的公平,、公正、一視同仁,;要增強自身透明度以及處置危機的財力和能力,,尤其是對發(fā)生在主要發(fā)達國家危機的處置能力;另外,,高級管理人員基本為發(fā)達國家壟斷的局面必須改變,,代之以從世界范圍內選賢任能。作為重要一步,,不久前倫敦20國集團峰會決定將IMF的資本金增加至7500億美元,;同時IMF和新成立的金融穩(wěn)定委員會一起,加強對世界金融體系的監(jiān)測,。 具體到世界銀行的改革問題上,,出席春季會議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就指出,各方必須拿出政治誠意,,推動相關發(fā)言權和代表性改革,,以增強世行在新時期履行其發(fā)展使命的能力。而世行發(fā)言權和代表性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實現發(fā)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與發(fā)達國家擁有平等投票權,。 在IMF改革問題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中國支持對IMF增資,,也愿意為此作出適當的貢獻。但中方認為,,各國的增資規(guī)模應該也體現出各國在IMF中的權利和義務,,而且,這些新增資金應優(yōu)先用于不發(fā)達國家,。他強調說,,中國支持臨時性的增資措施,但IMF是一個建立在份額基礎上的組織,,增加份額才是解決IMF資金不足問題的根本手段,,也是提高IMF治理結構的前提條件。 此外,,必須健全國際儲備貨幣發(fā)行調控機制,,保持主要儲備貨幣匯率相對穩(wěn)定,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合理化,。李勇就指出,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是當前危機的制度根源,也是當前國際經濟治理中的主要缺陷,。周小川也說,,IMF必須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jiān)測,促進主要儲備貨幣匯率保持相對穩(wěn)定,。 中國有句俗話叫“不破不立”,。金融危機的巨大破壞力顯示了當前體系的種種弊端,但也正是這樣的危機,,更凸顯了建立新的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秩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改革自然牽涉到一些國家利益的調整,無疑是艱難的,,但不進行改革,,就無法有效應對當前危機,更無法汲取應有的教訓,、防范新的類似危機,。 當然,改革也不是將一切推倒重來,,而是希望通過改進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使其能夠反映已發(fā)生巨大變化的世界經濟格局,能夠適應未來國際經濟和金融不斷發(fā)展的需要,。在當前歷史關鍵時刻,,各國應從大局出發(fā),拿出政治意愿,,著眼長遠,,精誠合作,為構建新的更安全合理有效的國際金融秩序奠定基礎,。錯過當前歷史時機,,將會是這個時代的污點。
(本報記者劉洪4月27日發(fā)自華盛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