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購房落戶”的議題被炒得很熱。前兩天,,有北大教授楊開忠建言京滬等大城市出臺購房落戶政策,以刺激房地產(chǎn)市場發(fā)展,,2月10日,,《南方日報》又報道了廣東省房地產(chǎn)商會,、省房協(xié)等機構向省政府提交包括“購房落戶”在內的刺激樓市之建議。
相關建議被輿論批判得體無完膚,,實乃意料之中,。譬如,易憲容就批評此舉會抬高房價,,并涉嫌歧視低收入者,。輿情洶涌,并不意味著相關建議完全沒有被采納的可能,。有例為證:去年底,,成都市已正式出臺了購房落戶新政;今年1月19日,,武漢市發(fā)布了相關購房落戶新政的細則,;1月20日,重慶市推出的“2009年房地產(chǎn)市場刺激新政17條”,,也包括了放寬外來購房者入戶限制的相關內容,。會不會有新的城市加入前者的行列,我看是完全有可能的,。
購房落戶真的不可行嗎,?我認為,在戶籍改革長期不能取得明顯進展的背景下,,購房落戶不僅合理,,而且也是一項公民權利。中國人都非常不習慣“中國人暫住在中國”的怪異情景,,“購房人暫住自己家中”則更為荒誕不經(jīng),。所以,在目前的國情下,,購房落戶反而不失為戶籍改革的一大進展,。
那么,這一政策受質疑的原因出在哪里,?我認為至少出在兩方面:一是出臺的背景不合時宜,;二是出臺的動機極其錯誤。如果大家記憶力不壞,,應當記得,,上世紀末,我國停止福利分房初期,,全國大部分城市都曾推出購房落戶政策,,以刺激樓市。后來當樓價高企,,房地產(chǎn)市場一派繁榮之際,,許多城市陸續(xù)叫停了這一政策,,目的是為了控制戶籍人口過快增長,減輕城市公共福利供給面臨的壓力�,,F(xiàn)在,,當樓市一片蕭條,專家與政府又重提舊策,,功利主義傾向昭然若揭,。
讓戶口成為調節(jié)樓市的經(jīng)濟杠桿,無疑是可悲的,。也許那些地方政府在主觀上并無此念,,但在實踐中,正是政府將戶籍賦予了太多公民權利之外的內涵,,才使得公民本身并不能完全支配這項權利,。假如,購房落戶是一項長期堅持的政策,,或者,,外來人口也可以充分享受本地人口同樣的權利,那么“購房落戶”不可能影響到樓市價格,,更不可能被商業(yè)經(jīng)濟所利用,。
難道落戶這項公民權利應當服從于發(fā)展商的需要?在現(xiàn)行戶籍制度下,,落戶不僅是外來人口的權利,,同時也是一種公共福利。發(fā)展商作為納稅人,,當然應當享受政府服務,,外來人口作為納稅人,也不能例外,。尤其對于購房入戶的居民,,能夠拿出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資金在當?shù)刂脴I(yè),足以證明其在當?shù)氐呢暙I以及“長住”而非“暫住”的事實,。政府不能在征稅方面速度很快,,在公共福利投入方面卻慢吞吞。
跳開救市動機談購房入戶,,才是靠譜的,。既然戶籍不能一下子放開,那么先讓一部分購房者“長住”起來,,無可非議,。至于入戶可能帶來的公共福利壓力,則不應成為犧牲公民權利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