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的連續(xù)跌停,,反應了市場對人民幣貶值形成了一定的預期,。由于眾多熱錢和投機性資本的參與,,如果缺乏有效管理,,市場預期極易自我強化和自我膨脹。
2005年7月的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后,,形成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不過,,盡管名義上“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解”,但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實際上主要仍在盯住美元,。 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fā)以來的幾個月,,美元持續(xù)大幅升值,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卻幾乎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這就意味著人民幣追隨美元持續(xù)升值,,即相對于其他的貨幣,,如歐元、日元等,,均出現了比較大的升值,。 從這一層面來看,人民幣相對美元出現一定幅度的貶值是正常的,,因為適度貶值是對人民幣匯率應有水平的一個修正,。 但是,目前市場上也有呼聲認為,,當前可以用大幅貶值的方式來刺激出口,、拉動國內經濟。筆者認為,,如果以為人民幣大幅度貶值能夠解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則既不明智,也不現實,。 事實上,,在金融動蕩時,一國如采取以鄰為壑的貶值措施,,往往會引發(fā)鄰國的競爭性貶值,,從而弱化政策效果。10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正是由于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的政策,,對于亞洲經濟重樹信心、渡過難關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同樣,,當前我國應該努力保持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基本穩(wěn)定,這不僅有助于為我國內部經濟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也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從而推進人民幣的區(qū)域化和國際化進程。 應該看到,,近幾日人民幣匯率的連續(xù)跌停,,反映了市場對人民幣貶值形成了一定的預期,拋壓較大,。由于眾多熱錢和投機性資本的參與,,如果缺乏有效管理,市場預期極易自我強化和自我膨脹,。為此,,央行有必要加強對人民幣匯率交易的管理并可適度干預,有關部門還需加大對資本項目和熱錢流動的監(jiān)測力度,,防止匯率大幅波動和資本大量外流對國內經濟增長帶來的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