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有關方面回應了1700多名車主的聯(lián)名信,表示油價下調仍將與燃油稅同步進行,,先期降低油價是不可能的,。 許多人搞不懂:先降價后改革的建議有何不可,?全面統(tǒng)籌、一步到位固然重要,,但失去了公平,,改革還有意義嗎?難道,,為了減少改革的震蕩,,我們可以放任暴利、無視民生,? 有著幾千萬股民的中國股市是個大民生,,涉及一億多輛機動車的中國油價更是個大民生。眼下,,信息的極不對稱,,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油價所涉及的民生。 比如,,國內煉油環(huán)節(jié)果真是虧損的嗎,?不少人認為,中國的煉油環(huán)節(jié)是一筆“糊涂賬”,,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政府都想算清這筆賬,,但并不容易。曾有人在公開場合請教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一位高官,,煉油成本是否在每噸3000元左右,?他的回答竟是“不知道”。直到今年10月末,,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集團的三季財報還在顯示,煉化部分仍然虧損很大,。但石油專家,、中國能源網執(zhí)行副總裁韓曉平認為,兩大石油公司之所以總強調虧損,,是因為在計算成本時,,他們用的是國際油價的平均值,而這些地區(qū)油價和國內油價成本根本不具可比性,。同時,,他們繳納的資源稅也很低。另外,,中國原油有50%是在國內供應,,不能把自己在國內拿到的油也按照紐約147美元的價格來考慮,而且國家也給了你一定的補償。所以說虧損,,難以讓人信服,。 又比如,每拖延一天,,兩大石油公司的進賬是多少,?從國際油價的變化上看,,兩大石油公司7,、8、9月份可能是虧的,,10,、11月份就不可能虧了。這兩個月里,,全國每月耗油量以保守的1000萬噸計算,,每天就大致有8億(一說17億)多元的利潤進了壟斷企業(yè)的腰包——這還不包括國家給兩大石油公司的補貼。 所以早有人說過:壟斷是壟斷者的通行證,,暴利是暴利者的座右銘,。據說,燃油稅這幾天之所以遲遲出不來,,是有關部門之間還在“協(xié)調”,。這樣的說法,讓我們不免心里發(fā)毛:10年前,,法律已經判處“養(yǎng)路費”壽終正寢,,從那時起,有關部門就不斷表示燃油稅方案正在逐步完善,,不久將擇機推出,。這樣的“完善”過程,居然10年都沒法結束,。我們并不擔心改革方案有多難完善,,我們擔心的是,有人不怕唾星如雨,,不管群情激憤,,能耗就耗,想磨就磨,,連決策層似乎也無可奈何,。這與市場取向的改革是格格不入的。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養(yǎng)路費取消所涉及的兩個方面,的確讓人頭疼——一是全國幾十萬養(yǎng)路費稽征人員的出路問題,二是農民用油的不合理負擔問題,。10年來,,這些問題雖然反復被人念叨和研究過,但在新一輪的全球經濟衰退潮中,,在整個世界經濟都不太景氣的大背景下,,陰影容易被放大,負面影響也容易成幾何級漫延,。這是讓政府部門躊躇不前,、慎而又慎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確也應該給決策者一點時間,。 但是,我們在給出時間的同時,,也在消耗著金錢,、信心乃至尊嚴。所以,,在搞不清有人是揣著明白裝糊涂,、還是原本就是一本糊涂賬的時候,內心深處便會更加向往起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huán)境和監(jiān)管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