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評獎六七千,,獲獎人員兩三萬,。”這句流傳頗廣的順口溜反映了當前科研評估評獎泛濫的狀況。盡管早在1999年國家就提出要大幅壓縮科研評獎數(shù)量,,但評估評獎泛濫之風非但沒有剎住,,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jīng)成為嚴重干擾科研秩序,,妨礙科研工作者自由探索,影響國家整體科技實力提升的積弊,�,?蒲性u估評獎機制亟待改進。 科研評估評獎泛濫的危害至少有3點: 其一,,牽扯科研人員精力,,助長浮躁作風,干擾科研工作,。大大小小的評估評獎活動,,都要報材料、推人選,、參加評估評獎和頒獎領獎等活動,使部分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忙于應付評選活動,,一心想著如何獲獎,,滋生浮躁作風,一批批“水平一般般,,報告很漂亮”的“成果”充斥科技界,。 其二,評估泛濫,,容易導致科研單位注重表面文章,、形象工程;獎項云集,,容易造成科研成果虛假繁榮,。二者都不利于科研工作為生產(chǎn)力服務,不利于體現(xiàn)科技實力的真實水平,。 其三,,評估評獎一旦成為科研工作的指揮棒,,一些真正有價值特別是基礎性、戰(zhàn)略性的科研項目和成果就容易被邊緣化,,不利于國家科技進步,。 科研評估評獎泛濫,主要原因在于現(xiàn)行科研評價標準和考核體系存在不合理因素,,造成“資金申請看成果,,職稱評定要論文”,讓一部分科研工作者急于出成果,、發(fā)表論文,,無心持之以恒地鉆研項目,自主創(chuàng)新,。一些行政事業(yè)單位則從中看到了“商機”,,熱心于組織評估評獎“創(chuàng)收”,至于評估評獎結(jié)果真正有多少價值則無人關心,。 與各部門,、各行業(yè)和各地方評估評獎泛濫形成對照的是,作為國家科技領域最高獎項的國家科技獎勵,,每年都有一項或幾項一等獎空缺,。國家科技獎勵這種寧缺毋濫的嚴謹和務求實績作風,恰恰體現(xiàn)了國家在發(fā)展科技事業(yè)中,,始終把“以獎促研”作為主旨,。 獎勵只是手段,通過評獎遴選出真正能夠揭示未知,,服務社會的科研成果才是目的,。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時候,各級政府尤其是科技主管部門務當明確發(fā)展為第一要義,,求真務實,,著力發(fā)現(xiàn)、鼓勵和扶持那些真正有益于社會進步和人民福祉的科技成果,,防止評估評獎給科研工作添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