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要不要救,?這不是一項選擇題,而是已經落實為實實在在的救市行動,。
昨晚,,財政部發(fā)布通告,將下調房地產稅費與降低房貸利率——從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征收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首次購房首付最低調整為20%……從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降低房地產交易稅費,、支持居民購房到財政部網站發(fā)布公告,僅僅一周時間,。
救市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有行動,有表態(tài),,有措施,,如果說這不叫救市,那我不知道還有什么行動可以叫做救市,。
調控樓市涉及地根與銀根兩根,。地根松動,,土地流拍現象比比皆是,加上今年下半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將下降,,已經說不到收不收地根的事,。另一個就是銀根,可能的措施包括,,將購買第二套住房的貸款首付比例由40%降至20%~30%,,放松公積金貸款上限。地方政府有權的是降低稅收,,將房地產交易收益返還一部分給購房者,,以激活房地產交易。
公積金牽涉到建設部,,地根與稅收牽涉到地方政府,,利率牽涉到央行,三方已形成救市合力,,否則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救市舉措無法出臺,。
筆者支持救市,也支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guī)模,,兩者并行不悖,。從去年以來,我國的實體經濟受全球金融風暴沖擊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而房地產行業(yè)由于關聯度高,,成為實體經濟與金融領域的重要樞紐。很明顯,,房地產領域因為捆綁了實體經濟,、就業(yè)、銀行與地方財政收入而被援助,。同時,,政府增加投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guī)模,可以緩解社會不公,,減少房地產泡沫發(fā)生的可能性,,更可以使房地產市場恢復元氣。
不得不指出,,救市政策太晚,,很可能效果不彰。房地產市場與股市的共性,,就是投資者追漲殺跌的本能,。當房地產行業(yè)引領經濟進入下行周期,一些樓盤價格開始下調,投資者業(yè)已形成下調預期,,必須經歷一個完整的周期,,才能進入上升通道。在趨勢業(yè)已形成之時救市并不能改變大勢,。如果在實體經濟剛受沖擊時就出臺穩(wěn)定房地產政策,,效果可能會好得多,不至于出現建材等基礎產品價格大幅下挫,、蔓延到鋼鐵等各個行業(yè)的局面,。因此,救市未必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些城市救市之后首日,,房屋成交量為零,就很說明問題,。
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須以明確、長期的政策給予房地產購買者與業(yè)者清晰的預期,,至少不要隔兩三個月就調整稅費,使業(yè)者無所適從,,也讓投資者對政策的朝三暮四感到害怕,。
政府降低契稅是明確的利好,與降低契稅相比,,二套房稅收十年不變是更大的利好,。這樣,購房者可以評估交易成本,,自然形成不同的消費群體,,各方按照預期行事。短期利好表面上是給各方信心,,實際上增加了政策風險,,交易成本飄忽不定,唯一的后果是讓所有人都成為投機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拋低吸,,賺取差價,。
把仇保興的話當成救市的確鑿證據大可不必,。如果不是實體經濟下行跡象如此明顯,,如果對泡沫化的擔憂仍然存在,,就算是建設部某位官員喊破嗓子也不會起到什么效果,。房地產商應該感謝全球金融危機,,實體經濟的下行,,使房地產拉動投資的作用突顯,,而不是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