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6.3%,比上一個月回落0.8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1.6個百分點,。
導致7月份CPI快速回落有兩大因素,一是翹尾因素的降低直接造成CPI環(huán)比效應下降,;統(tǒng)計分析表明,,影響7月份CPI的翹尾因素為3.5%,比6月份降低1個百分點,。二是食品價格同比繼續(xù)下降,,7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4.4%,比6月份回落2.9個百分點,。上述兩大因素導致CPI出現(xiàn)預料中的快速下降,,CPI在最近3個月出現(xiàn)持續(xù)下降表明我國本輪通貨膨脹的上漲態(tài)勢得到初步遏制,。 本輪通脹是從糧食價格上漲和豬肉供給短缺引起的,食品尤其是糧食,、豬肉,、鮮蛋、油脂是推動本輪CPI上漲的主要力量,。隨著今年夏糧的豐收,,以及國家通過增加農資直補資金、增加良種補貼資金和增加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加強對農業(yè)生產的扶持和補助,,我國目前的農產品(000061,股吧)供給有充分保障,,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穩(wěn)中有降,從而有效地緩解了當前的通脹壓力,,宏觀調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食品價格同比下降的同時,我們應當重視CPI上漲中的非食品因素,。統(tǒng)計數據表明,,在CPI的構成中,7月份非食品價格上漲2.1%,,比上一個月上升0.2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0.4個百分點。由于非食品占我國CPI的權重約在2/3,,非食品價格每上漲1個百分點將直接導致CPI上漲約0.67個百分點,,因而非食品價格的不斷上漲將促使CPI高位運行,繼續(xù)回落的基礎非常不穩(wěn)固,。統(tǒng)計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份以來,我國的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一直在逐月攀升,,并且出現(xiàn)上游產品價格向下游傳導壓力加大的趨勢,。今年7月份,PPI同比上漲10%,,創(chuàng)出1996年以來新高,;前7個月PPI累計同比上漲8%。這表明在國際原油,、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推動下,,我國的工業(yè)品價格繼續(xù)加速上漲。由于國際原油,、原材料價格很不穩(wěn)定,,隨著明年美國經濟的復蘇仍具有上漲空間,而且,國內成品油,、電力和某些原材料價格長期受到政府的價格管制,,在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下同樣具有上漲空間。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幾個月PPI仍會保持小幅上漲的趨勢。 雖然由于我國目前終端消費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推動的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難以快速傳導到生活消費品價格,,但是,研究表明這種傳導效應會在6至12月后的CPI中會有所體現(xiàn),。 PPI向CPI的傳導路徑主要有三個:一是能源價格的傳導路徑,,比如6月份我國上調成品油價格將直接導致CPI同比上漲約0.1個百分點;二是食品價格的傳導,,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和運輸成本的增加將間接影響食品價格,;三是其它消費品價格的傳導,包括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費品等,。我們預計今后幾個月份的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將持續(xù)攀升至2.5%左右,,PPI的持續(xù)上漲將使得控制通脹的難度加大。 控制通貨膨脹,,控制非食品價格上漲除了堅持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外,,還需要財政等多種政策的配合。在目前階段,,為了穩(wěn)定物價,減緩PPI向CPI的傳導效應,,財政政策可以通過減稅和增加補貼等多種手段發(fā)揮更多的積極作用,,減稅和補貼都可以適當降低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減少價格上漲向下游企業(yè)的傳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