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除了自然災害,,影響民生的重大事件中必含通脹與股市危機,。通脹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質量,,而股市危機導致股民財富大幅縮水,。
從這個角度看,,通脹的波及面要比股市危機更廣,。無論是對付通脹,,還是對付股市危機,都非易事,。尤其是在通脹與危機同時出現(xiàn)時,,如果反通脹與救市存在魚與熊掌的關系,那么,,管理層便面臨著孰輕孰重的艱難抉擇,,并且易陷入左右搖擺的困境中,,這無疑加大了政策操作的難度,也使廣大股民無從把握未來政策的動向,,在投資時感到迷惘,。反之,如果反通脹與救市不存在魚與熊掌的關系,,那么政策的操作難度便大為減輕,。 一種觀點認為,反通脹與救市不可兼得,。反通脹只因高通脹而生,。在高通脹時代,上市公司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而政府出于反通脹的考慮,,對一些行業(yè)的產品進行限價(如對成品油、電力進行價格管制),,上市公司受到雙重擠壓,,業(yè)績增長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下,,那些信奉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人,,特別是公募基金缺乏信心去做多,市場持續(xù)低迷便不難理解,。這意味著反通脹對股市不利,。一個證據(jù)是,央行于6月7日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舉旨在防通脹,,避免重蹈鄰國越南的覆轍。但市場對此的反應是:大盤在接下來的4個交易日里連續(xù)下跌,,滬指并創(chuàng)出12年來最大周跌幅,。 至于持“救市不利反通脹”觀點者,也不難找到理由,。救市如果成功,,將導致居民財富的膨脹,紙上富貴的存在將激發(fā)人們久違的消費欲望,;同時,,市場的好轉及股價的高高在上又會重新喚起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意愿。無論是消費增加,,還是投資增加,,都會增添物價上行的壓力。 根據(jù)以上分析,,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反通脹與救市這兩個目標中,,我們只能追求其中一個,。如果追求反通脹目標,則不得不放棄救市目標,,反之亦然,。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結論似是而非,,其所提供的依據(jù)也站不住腳,。如果不予以澄清,會對政府的政策行動產生嚴重的誤導作用,。 反通脹或許短期對市場構成利空,,但長期來看,等到反通脹政策的效果徹底顯現(xiàn),、物價真的降下來之后,,市場將迎來真正的春天。 目前我國政府采取的反通脹手段主要是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回籠基礎貨幣等,。加息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回籠基礎貨幣則導致市場資金面的相對緊張,,從實質層面與心理層面打擊了市場人氣,。對此,我們沒有不同意見,。但股市的投資要有長遠眼光,,所謂“放長線,釣大魚”,,短期內的得失不宜過分計較,。從這個角度看,若對通脹聽之任之,,或許會有利于股市的短期運行,,但這樣只會將問題延后,,而且久拖不決的后果往往是積重難返(越南5月份CPI漲幅達25.2%,,就與政府的猶豫不決有關),導致股市的崩潰,。相反,,若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對抗通脹,或許短期市場受到打壓,,但換來的卻是股市的長期健康發(fā)展,。權衡以上兩者,選擇哪一個不難作出決斷,。 同樣,,救市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反通脹功效,。這可從兩方面看出:第一,即使不救市,,通脹也降不下來,。一個明顯證據(jù)是,今年以來,,大盤持續(xù)暴跌,,以上證綜指為例,除了4月份微漲以外,,其余月份均下跌,,特別是1月份跌16.69%,3月份跌20.14%,,6月份截至16日跌16.29%,。但這樣跌的結果卻沒有起到阻止CPI上漲的作用。第二,,市場的穩(wěn)步上攻可起到吸收流動性的作用,。當前我國物價上漲過快,很大程度上跟流動性過剩有關,,而衡量流動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2),,股市的羸弱不堪導致大量資金回流銀行,銀行存款的增加意味著M2的增加(5月末,,M2余額為43.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07%),抵消了政府對抗通脹的努力,。而過去的經驗也表明,,牛市的財富效應并沒有帶來想像中的消費的大幅增長,在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國人的儲蓄意愿還是很強的,,儲蓄傾向會隨著收入的增長而增強。 總之,,反通脹與救市可“兩手齊抓”,。如果通脹能降下來,而股市又能走出低谷,,將恩澤普天下的老百姓,,善莫大焉。
(作者系上海財經大學現(xiàn)代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