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像醉酒,,喝的時候痛快,治的時候痛苦,。記得是弗里德曼說的。 對通貨膨脹和加息,對央行和貨幣政策,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其中糾纏不清又相互影響的種種難處,進而感嘆貨幣政策無力調整中國經(jīng)濟,。很多意見的證據(jù)充分,分析到位,�,?上ВY論是錯的,。 央行獨立性不夠,、制定政策受到各方掣肘,但這不能免除央行對貨幣的責任,。市場對貨幣政策不敏感,,但這不是放棄貨幣政策的理由。如果不存在可替代的藥物,,對某種藥物不敏感的病人,,可行的處方是加大劑量。 市場預期沒有跟著央行的指揮棒轉向,,但這不意味著指揮棒沒用了,,而是因為周圍存在著更強大的不受央行控制的磁場在左右市場預期。雖然親自建立,、培育了市場,,但當慣了家長的難忘家長角色。時時出現(xiàn)的干預,,使政府成為各種市場中無處不在的隱形擔保人和最終控制人,。對擔保和控制的預期既影響著市場心理,也誘導著市場行為,。政府擔當?shù)倪@兩種職能決定了央行政策的強硬程度,,而其中的傳導機制遠不及價格工具透明。市場預期舍透明可見的貨幣價格不顧,,執(zhí)著于揣測迷霧重重的決策層心態(tài),,實在有誘發(fā)政策疊出,、效果并發(fā)的危險,。 在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上,央行一直是提高準備金率與加息并行,。然而,,須知提高準備金率的代價不菲,很多市場經(jīng)濟發(fā)達國家已經(jīng)不再法定準備金率,。與國有銀行商業(yè)化改革路徑相悖,,不斷提高準備金率只會把更多資金凍結在央行手中,,收窄了銀行發(fā)揮自身金融功能的空間,抑制了銀行在市場中以利潤最大化和股東回報最大化為目標進行資金配置的能力,,金融系統(tǒng)的整體效率下降,。 因此,我以為,,在后續(xù)貨幣政策中,,加息仍將是形成市場價格機制、改變市場預期的首選工具,。 加息效果不彰,,實因利率管制,使利率不能反映國內市場對人民幣的真實需求,。雖一年中加息四次,,但每次幅度有限,貨幣供應并未脫出寬松氛圍,。資產(chǎn)價格和企業(yè)投資的熱度都是明證,。不少人看到幾次加息后股價照漲、樓價照提,,就信了貨幣政策無用論,。其實,加息效果不明顯,,或者短期出現(xiàn)反作用,,不過是加息不到位的緣故。 至于股市,、樓市,,須認清自己身份是池魚,不是城門,。貨幣政策不是為打壓股市而出,,當然也不會為抬舉股市而止。如果宏觀經(jīng)濟真正出現(xiàn)過熱,,央行可以好好招待大家吃一頓“憶苦飯”,。那時,股市,、樓市有什么磕到碰到,,能擔待就擔待,不能擔待就請忍著,。無話可說,。 歸根到底,軟著陸不成就硬著陸,,不可能因此永不著陸,。在一個經(jīng)濟周期的上升區(qū)間里活得太久,,有時難免忘了之前破滅的泡沫和之后還會有泡沫破滅,更不曾記得泡沫破滅前一刻的無憂無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