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7-30 作者:馬滌明 來源:南方網(wǎng) |
|
|
房價問題早就被上升到政治高度了,,媒體上時不時出現(xiàn)一些諸如“住房是誰的政治,?”,、“某某市長與住房政治”之類的討論和爭議,,還有一種觀點干脆說“百姓住房就是一個政治問題”,。在一片“住房政治”的聲浪,以及強烈要求政府以行政手段調控房價的呼聲中,,住房價格的市場屬性被忽視和冷落,。
房價所以是政治問題,是因為住房關系民生,,人們買不起住房政府不可以袖手旁觀,。歐美一些國家個人擁有住房比例達到70%、88.5%,,很大程度有政府干預的結果,,比如美國實施的“人民買得起的房子”政策。 然而,,我們這里的情況則是,,政府伸出了“看得見的手”以后,房價卻越調越高,,百姓不領情,開發(fā)商看笑話,,以至于政府開始避談房價,。“看得見的手”何以失靈了呢,?依筆者看來,,問題或許出在切入點上。 京華網(wǎng)7月27日的消息說,,5月以來南京市物價部門連下三道金牌,,在全國首次以“限定利潤率”的方式調控房價,開發(fā)商則軟硬兼施,,以種種手段囤地囤房對抗調控,。筆者以為,,政府部門以強制手段打壓房價,不論有無法規(guī)政策依據(jù)都是不足取的,,因為它不可能從根源上解決房價問題,。商品價格盡管受這樣那樣的因素影響,但總體上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如果說政府是守夜人,,房價是一場大火,需要守夜人來撲滅,,那么以行政權力強壓房價的做法只能撲滅一些火苗,,而無法撲滅火源。政府可以規(guī)定房價,,但是開發(fā)商囤積房產不出手,,或是導演假購銷,或者效仿方便面的價格聯(lián)盟,,來個集體對抗或消極怠工,,恐怕問題就不那么簡單了。難道政府還能“責令”限期出售和“計劃開發(fā)”不成,?房價走高并非積弊于一日,,政府欲畢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也稱不上是一個智慧型政府的所為,。難怪有一種聲音質疑此舉是“回到了計劃經濟時代的‘開倒車’行為”,。 房價實高或虛高,不管其中摻雜著多少因素,,供求決定價格的市場法則都永遠不會失效,。供求關系才是大火的源頭,控制源頭才能滅火,。這方面我們國家有過成功的先例,。上海解放初期,一些投機商曾經大肆囤積糧棉,、布匹,、煤炭等民生必需品,操縱重要物資擾亂市場,,掀起了三次物價暴漲的風波,;但政府沒有使用行政強壓的手段,而是組織調集各地貨源解決供應,,很快就平抑了物價穩(wěn)定了市場,。這就是解決供求矛盾,順應市場法則的結果,。對于商品房市場,,我們可否“組織貨源”平衡供求呢,?在經濟適用房和政府廉租房制度方面,各地政府都存有相當大的空間,,是可以大有可為的,。試想,如果地方政府能夠保證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項目的建設用地,,有計劃地逐年交付一定數(shù)量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供中低層以下收入者及困難戶居住,,城市商品房需求還至于如此旺盛嗎?需求旺不起來,,房價怎能如此瘋漲呢,? 遺憾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對此不很感興趣,。原因很明顯:這類用地為劃撥取得,,政府將損失可觀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以及其他各項稅費,,對GDP數(shù)字也大有影響,。建設部今年初的通報顯示,到去年底尚有145個地縣級城市未能建立廉租房制度,,有166個地級以上城市未明確土地出讓凈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的比例(建設部網(wǎng)站07年2月15日),。近年來不斷聽到經濟適用房建成政府機關高標準宿舍樓以及經濟適用房經濟不到窮人頭上的報道。政府對廉租房的冷漠,,特別是經濟適用房的變味,,不但讓富人們分了窮人的一杯羹,同時也是對房市需求的推波助瀾,。 很多實例都證明,,一些地方政府在房價問題上,要么措施不利,,樣子多收效少,,要么說一套做一套,所以,,房價越調越高也不奇怪,。奇怪的是解放初期我們能夠在上海成功地實施以經濟手段調控市場,而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今天,,卻對于房價問題束手無策。是何原因,?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態(tài)度決定一切,,房價問題也一樣,,關鍵取決于政府的態(tài)度。解決房價首先是政治問題,,因為它需要一個正確的政治態(tài)度,。房價又是經濟問題,因為它需要以正確的政治態(tài)度為前提的經濟手段,。所謂“正確的政治態(tài)度”就是為民生著想,,讓政府之利于民;所謂“經濟手段”就是尊重市場法則,,著眼于供求關系,,控制“火源”而不是“火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