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拿到一本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新書——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自傳《窮人的銀行家》,僅僅只讀完序言部分,,我就和該書的翻譯者吳士宏女士一樣,,對這位善良而睿智的孟加拉人“充滿了激動和崇拜”。
1974年,,孟加拉陷于饑饉之中,。隨后,瘦骨嶙峋的人們開始出現(xiàn)在首都達卡的火車站與汽車站,,很快,,這些小股的人流漸漸變成了一場洪水,饑餓的人們涌遍全城,。他們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以至于無法確定他們是死是活。無論男人,、女人還是兒童,,都是一個模樣:老人看起來像孩子,而兒童的模樣更像老人,。這些饑餓的人并不念叨任何標語口號,,對那些衣食無憂的城里人也沒有任何的要求,他們只是靜靜地坐在馬路邊或臺階上等死,。
一幕幕令人悲傷的場景,,讓尤努斯再也無法安心地在教室里向學生講授那些高雅的經(jīng)濟學理論,講述那些虛幻之極的故事,,他決定從那些理論中,、那些課本中逃離,去發(fā)現(xiàn)有關窮人生存的實實在在的經(jīng)濟學,。從這一刻起他開始試驗,,先是創(chuàng)立了“小額貸款”的模式;7年之后,,又在孟加拉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家專門借錢給窮人的銀行——格萊珉銀行(孟加拉語,,意為“鄉(xiāng)村的銀行”)。30多年過去了,,格萊珉銀行現(xiàn)已擁有300多萬個借貸者,,其中95%是赤貧的婦女,年貸款額5億美元,,還款率99%,。
格萊珉模式顛覆了銀行業(yè)長達幾百年的法典,它向世界證實:銀行業(yè)可以不借助抵押品,、法律手段,、團體擔�,;蜻B帶責任借款給窮人;窮人可以通過借貸提高收入,,擺脫赤貧,;他們還可以儲蓄、投資,、用銀行貸款建造房屋,、送子女上學乃至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建立自己的養(yǎng)老基金,。這一模式如星火燎原,,在孟加拉乃至全世界得到擴展和復制。
尤努斯創(chuàng)造了奇跡,,而這一奇跡反過來又證明了他的堅定信念:借貸是窮人也應擁有的權利,,而為窮人提供小額信貸,是消除世界性貧困的最有力的武器,。
在被尤努斯深深感動的同時,,讓筆者不由地聯(lián)想到中國銀行業(yè)的種種現(xiàn)實表現(xiàn)。
國家助學貸款制度自1999年正式提出來以后,,一直處于艱難前行的狀態(tài),。近些年來,當在校貧困大學生的比例已經(jīng)高達20%,、特困生的比例已接近5%的信息廣為傳播,,教育部門聲嘶力竭的呼聲不絕于耳時,以“代表國家利益”自居的國有銀行,,給人印象依然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形象,,一個無動于衷的形象。除了偶爾聽到他們擔心助學貸款會形成呆賬,、壞賬的聲音以外,,既看不到他們有什么制度創(chuàng)新的舉措,也看不到他們有什么同情的面孔和積極的行動,,相反,,他們還常常因為學生助學貸款金額小,、數(shù)量多,、麻煩大,顯得很不耐煩,,很不情愿,,甚至把不少具體工作干脆直接推給學校。
對比尤努斯的工作來說,,他扶助的主要對象是那些窮鄉(xiāng)僻壤的貧困婦女,,作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中國大學生群體,,他們的潛能及素質應該更具優(yōu)勢,如果銀行業(yè)有好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創(chuàng)新,,貧困大學生就不會成為一個突出而嚴峻的社會問題,。
教育儲蓄的政策也是同樣。本來教育儲蓄免收利息稅是鼓勵老百姓重視教育,、投資教育的一件好事,。出于擔心有些人借此偷稅漏稅的考慮,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和教育部三部門聯(lián)合作出的相關規(guī)定,,讓參加教育儲蓄的儲戶取款費時又費力,難于上青天,。眾所周知,,計劃生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一對夫婦也就是一個孩子,,拿著戶口本給孩子辦的實名制的教育儲蓄,,最高限額也就是兩萬元,即便是逃稅,,又能逃掉多少呢,?其實在來來回回的折騰中,國家減免的那點利息早在“運動”中全部花費掉了,,家長們甚至還要倒貼,。
真不知道諸如這樣一些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政策,是制定者們根據(jù)什么經(jīng)濟學模型設計出來的,?抑或是坐在辦公室里純粹靠拍腦袋拍出來的,?
發(fā)展、改革中國需要真正的銀行家,!而對人民命運的關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是銀行家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的根本動力。銀行家的產(chǎn)生和出現(xiàn)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和土壤,,高度集中,、只對上負責的管理體制往往會抑制創(chuàng)造性,滋生官僚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