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2-06 作者:王杰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據(jù)報道,,建設部將會同全國房地產(chǎn)市場宏觀調控部際聯(lián)席會議成員單位,,對各地落實住房建設規(guī)劃尤其是廉租住房開工建設等情況進行檢查,對調控政策落實不到位,、房價漲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及未把新建住房套型結構比例未落實到具體地塊,、項目的城市,,限期整改并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房市調控不力,,問責制度缺位是一個重要因素,。在兩次房市調控過程中,北京等地的房價迎頭快速上漲,,甚至比調控前的漲幅還大,,而鮮有官員遭到問責。房價上漲帶動GDP上漲,,為官員政績涂抹上了一層最亮麗的光環(huán),。這意味著,房價快速上漲,,地方政府官員不僅不必承擔責任,,還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這反過來又助長了官員抵制和化解調控政策的心態(tài),,推動房價的進一步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建設部會同全國房地產(chǎn)市場宏觀調控部際聯(lián)席會議成員單位,,對房價漲幅進行調查,,并表態(tài)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第一次非常清楚,、非常明確地提出了問責制,。但是,建設部的問責能夠真正推行下去嗎,? 最起碼的一個問題是,,建設部作為房市調控的主體之一,與地方政府一樣,,它在房市中也有利益因素,,也應該被作為檢查的對象,如果它在房市調控中沒有盡到責任,也理應成為被問責對象,。因此,,由建設部會同全國房地產(chǎn)市場宏觀調控部際聯(lián)席會議成員單位,對各地房價漲幅進行檢查并問責地方政府官員,,缺乏足夠的公平性和權威性,,也難以令地方政府官員口服心服。 事實上,,在兩次房市調控當中,,建設部的表現(xiàn)屢遭公眾的質疑和批評。比如,,建設部官員和建設部自身,,在“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要占開發(fā)總面積的70%”這一具體規(guī)定上的動搖,就使二次調控最具有殺傷力的一個具體規(guī)定被軟化,,建設部因此遭到公眾的批評,。在這種情況下,由它去檢查和問責地方政府官員顯然缺乏足以服眾的公信力,。 而且,,一些房價逆調控上漲大漲的城市(比如北京),其地方官員的級別在建設部官員之上,,建設部能否對其進行問責,?即便對那些級別較低的地方官員,建設部又依據(jù)什么規(guī)定對他們進行問責,? 因而,,房市調控需要問責,但需要制定出明確而詳細的問責法規(guī),,并由中央直接委派檢查團對各地房市調控的落實情況進行調查,,對執(zhí)行調控政策不力的地方政府官員進行嚴厲問責,才能確保問責到位,。只要問責到位,,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被調動起來,他們自己就會想辦法采取有效措施穩(wěn)定房價,,而不是聽任甚至支持房價上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