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1-08 新華社記者:儲葉來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
|
|
記者從有關(guān)部門了解到,皖北某縣先后出了兩個賣官的縣委書記,,這兩人已分別于去年7月和12月被判刑,。但在買官者中,,目前卻至少有四人依然穩(wěn)居其位,。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有關(guān)部門反腐敗工作“掃尾被動”的問題,,引起當?shù)馗刹咳罕姷钠毡橘|(zhì)疑。
記者從這兩個賣官者的受審材料上看到,,行賄者名單一長串,,經(jīng)過認真核對,發(fā)現(xiàn)至少有四人至今仍然毫發(fā)未損,。這四人中,,一位是縣委副書記任某,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期間曾向前兩任縣委書記分別行賄1.5萬元,、銀元90枚等,;一位是副縣長劉某,曾行賄一萬元,;一位是民政局局長李某,,行賄兩萬元;一位是計生委主任高某,,行賄4000美元,。
買來的“官帽”必須摘除,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道理,。皖北某縣這幾位買官者,,在他們的違法違紀問題經(jīng)司法機關(guān)查實、且被媒體公開曝光后,,卻依然穩(wěn)居“寶座”,,的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無論是依照黨紀國法,,還是考慮必然的社會影響,,對于已經(jīng)被查證落實的他們,都應(yīng)該以最快的速度摘掉他們買來的“官帽”,。他們的“官帽”不除,,黨和政府的形象就會多受損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就要多受損失,。
買來的“官帽”不僅要摘除,,還要依照黨紀國法嚴肅處理買官者。按照常理,,買官者都有著極高的腐敗利益期待,,他們把買官當成一本萬利的高回報投資,他們登上官位后,,必然運用手中權(quán)力貪污受賄,,社會危害極大,。依照法理,買官者觸犯法律,,行賄與受賄同罪,,買官者必須受到處理。如果都像皖北某縣那幾位買官者一樣平安無事,,勢必給外界造成買官行為的低風險印象,,勢必會加劇買官賣官的不良風氣。
近幾年一些腐敗案件的查處中,,有關(guān)部門往往只注重對受賄者的懲處,,對行賄者卻“網(wǎng)開一面”,有的象征性地給予行政處分,,沒有追究刑事責任,;有的則根本沒有受到任何追究,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中紀委,、中組部一再明確要求,,要嚴肅查處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行為。對于賣官者要依黨紀國法懲治,,對買官者也不能姑息遷就,,也應(yīng)該及時嚴肅處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