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的目的不是讓政府更加富有,而是讓所有國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國家稅務總局12月20日發(fā)布《關于明確年所得12萬以上自行納稅申報口徑的通知》,,將個人轉讓房屋,、財產租賃、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企業(yè)債券利息所得,、股票轉讓所得等,均計入個人所得,,雖然如股票所得不一定馬上開始計征,,但計征目的非常明確。 稅收不是用作均貧富的工具,,更不是讓中產者破產達成貧民大同社會,。一項好的稅收政策起到的是正面的激勵作用,有助于提升國民創(chuàng)業(yè)與消費的信心,,而壞的稅收讓民眾失去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讓中產階層易于陷入破產的泥淖,而使企業(yè)偷稅漏稅成風,。稅收的目的不是讓政府更加富有,,而是讓所有國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我國財政收入今年預計達到3.9萬億元人民幣,,名義為1.5%左右實際保守預測為5%以上的通脹率,,使得居民存款收益實際為負值。上世紀90年代政府為降低高通脹率,,中央政府曾對存款實行保值貼補以穩(wěn)定幣值,,而目前在貨幣流動性過寬數次加息的情況下(仲大軍所提出的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幾乎高出GDP增長率和通脹率之和的一倍)反而試圖對利息所得征稅,,除了斂財之外,,很難有其他理解,。 個人股票轉讓所得細則也有與民爭利之嫌,甚至沒有過多掩飾,。比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個人股票轉讓所得與損失盈虧相抵后的正數,,即為申報所得數額,,如果盈虧相抵為負數的,則此項所得按“零”填寫,。也就是說,,股票交易只要有收益就需申報,卻無法對沖自己在股市的虧損,。這違反了稅收的公平計征原則,。當初國家稅務總局發(fā)文免除國債利息所得稅和股票轉讓所得稅,理由是條件尚不成熟,�,?磥碛嘘P部門判斷目前我國的股市與樓市已經相當成熟了。 問題是,,如果按照累進制大筆征收個人所得稅,,那么,是否還需要征收交易過程中雁過拔毛式的印花稅,?并且,,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現有的各種稅費與保有稅如何合拍,總不能既征交易稅又征保有稅,,還不忘征收各種費用吧,? 引用一組數據。中國房地產三級市場上的稅收幾乎世界最重:從30%到60%稅率為四級累進稅率的土地增值稅,;稅率為3%的契稅,;稅率為5%的營業(yè)稅(單位和個人轉讓房屋按“銷售不動產”稅目計征營業(yè)稅);稅率為營業(yè)稅7%的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為3%的教育費附加稅,;稅率為0.5‰的印花稅。房屋銷售所得稅為:在核定征收方式下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房屋轉讓收入,, 核定征收率為1%,;在查實征收方式下的應納稅所得額為財產轉讓所得,即轉讓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合理費用和繳納相關稅費后的余額,,稅率為20%。以及各種費用。 中國的財富在迅速向政府與某些特殊企業(yè)集聚,。中央財政收入急劇上漲,,結合張軍教授的測算,近十年來中國的高儲蓄率增長部分主要是企業(yè),,而居民家庭儲蓄占GDP的比重實際上在不斷下降,,下降幅度為4%左右。 這些資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去年中央政府不僅花完了16000億元財政收入,,還赤字三千億元。今年年中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接受央視采訪時,,強調在三農,、教育、醫(yī)療等公共福利方面的支出,,這些也許是事實,,但有兩個數據可以為政府財政的使用效率作注。一是按照《中國稅務報》的數據,,我國征稅成本已從1993年的3.12%上升到目前的5%~6%。而美國的征稅成本僅為0.58%,,新加坡為0.95%,,澳大利亞為1.07%,日本為1.13%,,英國為1.76%,。二是政府每補貼農民一元錢,農民所得利益不足15%,,而剩下的85%卻落入了以中儲糧為代表的流通環(huán)節(jié)中,。 東北稅改尚未好好總結經驗,旨在加強財政控制與稅務部門權力的方案已經先行出臺,。藏富于政府,,由政府分配資源;還是藏富于民,,鼓勵民間經濟活力,,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發(fā)展思路。如果以斂財為美事,,不計成本竭澤而漁,,那么,稅收會從讓中產階層破產開始(無力觸及真正的高收入階層),,而走向挖中國經濟發(fā)展墻腳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