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催生了樓市泡沫,,在新政的作用下,也出現(xiàn)了被套的現(xiàn)象,。 據報道,,北京市3月15日誕生的三個“地王”,如今,,望京和海淀兩個“地王”周邊的房價已出現(xiàn)普降現(xiàn)象,,最高跌幅達每平方米6000元,而且這一下跌的態(tài)勢還在繼續(xù),。這就意味著,,“地王”很有可能出現(xiàn)被套牢的現(xiàn)象,。 而這天誕生的三個“地王”,均由央企所制造,。 央企頻當“地王”,,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此,,國資委也按照中央要求,,迅速出臺了措施,一方面要求央企不要盲目擴張,,另一方面對78家房地產業(yè)非主業(yè)的央企,,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退出房地產市場。 當我們對國資委的積極反應表示贊賞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僅僅有這樣的舉措還是遠遠不夠的。 從去年來的情況看,,央企頻當“地王”,,并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是盲目決策的結果,。如果真正按照市場規(guī)律辦事,,在經濟遭受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和深刻教訓的情況下,怎么可能再出現(xiàn)這么多的“地王”,?尤其需要我們清醒認識到的是,,在去年一年來各地誕生的“地王”中,鮮見民營企業(yè)的影子,,而絕大多數都是國企,特別是央企,,這也不是偶然的,。 央企如此樂此不疲,可能的理由就是央企可以不講成本,、不計代價,、不考慮風險,而這,,正是市場經濟最忌諱的事,。 既然如此,國資委就應當對央企“地王”進行全面審計和考核,,對這些央企充當“地王”的過程,、充當“地王”以后可能產生的風險等,進行全面分析,、評估,、審計,,并與央企負責人的績效、責任追究等緊密結合起來,。如果確實存在盲目決策,、不講成本、不計代價的問題,,就應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從近年來國家審計署對央企的審計情況來看,盲目決策,、投資失誤已成為較普遍的現(xiàn)象,,幾乎所有被審計的央企,都存在類似的問題,。但是,,從處理的結果看,只要自身經濟方面不存在問題,,很少有決策者為盲目決策,、投資失誤付出代價的。 而只有讓決策者為盲目決策付出應有的代價,,才能真正制止這樣一種央企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