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9-06-02 馬光遠 來源:解放網(wǎng)-新聞晨報 |
|
|
國家發(fā)改委決定自6月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400元,。這是自燃油稅改革以來第二次上調油價,,也是自5月8日《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出臺之后,首次按照該《辦法》上調成品油價格,。 根據(jù)《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平均價格變化超過百分之四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3月22日成品油價格上調時,,國際原油價格剛剛突破50美元,目前已經(jīng)上漲至66美元,,無論是上調價格的周期,,還是幅度,看起來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本次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幅度低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幅度。但發(fā)改委的小心翼翼并沒有為自己的調價行為換來喝彩,,而依然備受非議,。
是中國民眾不知足嗎?這顯然是一個不用回答的問題,。但在油價的問題上,,民眾為什么積累了這么多的情緒(無論漲跌)?究其根源,,還是在于不合理的價格管制和成品油生產(chǎn)的壟斷,。 首先,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本次價格上調幅度并不大,,但在時間上顯然違背了發(fā)改委5月8日剛剛頒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從5月8日到6月1日,,即使不考慮端午公假,,也沒有22個工作日。既然辦法規(guī)定以22個工作日為周期,,發(fā)改委至少提前10天上調了成品油價格,,對于石油巨頭而言,獲利顯然不菲,。這種明顯違背自己制定的價格機制的行為,,起碼難獲程序正義。 其次,,即使在國際原油價格一路走高,,國內石油巨頭為保利潤開始采取限產(chǎn)等措施的情況下,,國內石油巨頭們的利潤依然暴增。據(jù)統(tǒng)計,,今年前4月,,石油加工企業(yè)利潤同比增長181.3%,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前4個月,,全國22個地區(qū)工業(yè)實現(xiàn)利潤同比卻下降27.9%,石油行業(yè)在利潤上的“一枝獨秀”特別扎眼,,所謂提價是為了防止虧損的說法有點滑稽,。 再次,盡管成品油價格改革和隨后出臺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對成品油價格的構成都做了描述,,然而,,在石油企業(yè)的生產(chǎn)成本和“合理利潤”一直成謎的情況下,油價本身仍然是一個永遠不透明的東西,。特別是,,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實施的時候,國際油價處于歷史低位,,而中國油價當時并沒有徹底和國際油價接軌,,這導致成品油價格機制可能在以后永遠都難有下調的機會。據(jù)專家的測算,,目前中國真實油價應該處于70到80美元,,也就是說,如果真的要接軌,,即使國際油價達到70美元,,國內成品油價格都不應上調。 最后,,成品油價稅費改革還是不徹底。不是民眾愿意拿中國油價和美國油價相比,,而是的確中國油價里面承載的東西太多了,。該取消的公路收費劃定了延后的時間表,但油價改革卻必須一步到位,。我們當然不能簡單和國外對比油價,,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民眾在成品油上的真實負擔或者痛苦指數(shù)即使不是遙遙領先,,也肯定是位居前列,。 應該承認,老百姓對油價情緒之復雜,,確實是一個無法簡單地用單學科知識譜系來解釋的問題,,油價難獲正義,,歸根到底繞不開管制二字。其實,,在一個生產(chǎn)壟斷,、銷售壟斷和價格壟斷的制度空間下,民眾本不該對價格的正義抱有過多的期待,。然而,,既然聲稱改革了,新的價格形成機制也表達了和國際油價“間接接軌”的意愿,,我們當然希望在價格上起碼能夠體現(xiàn)正義在接近,,哪怕只有一點點。其實,,即使在不改變石油巨頭壟斷地位和巨額利潤的情況下,,有關部門仍然有獲取正義的很廣闊的空間,只要在價格政策和程序上稍微透明一點,,公開一點,,并逐步放開價格管制,讓油價和國際市場徹底接軌,,并倒逼公路收費等其他改革,,非議和質疑就會少很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