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國《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顯示,金融危機正逐步影響到全球實體經濟。 迄今,,主要發(fā)達國家仍是以貨幣政策為主,,以穩(wěn)定金融市場為重點,但在刺激實體經濟上尚欠缺足夠的財政措施,。不少國家已將利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但信貸市場仍未解凍。在消費者和企業(yè)信心嚴重受挫以及有效需求萎縮的情況下,,貨幣政策雖然可以增加金融系統(tǒng)的流動性,,但無法有效促進實體經濟中的信貸增長。歷史的經驗教訓證明,,僅僅依靠貨幣政策不足以阻遏世界經濟陷入衰退,,更不足以刺激經濟的盡快復蘇。必須配合大規(guī)模的財政刺激措施,,才能重振經濟增長和就業(yè),。 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出臺了財政刺激措施。許多國家仍在猶豫,,主要擔心擴大財政赤字可能會對經濟帶來中長期負面影響,。面臨數十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決策者們應該超出正常的財政預算范疇來考慮問題,。從動態(tài)角度看,,如果財政刺激能有效地遏制衰退和保護就業(yè),其財政赤字的經濟成本很可能會遠遠小于危機不斷惡化最終所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損失,。此外,,應對危機的財政刺激措施也可以盡量與各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期目標相一致。例如,,根據各國的具體情況,,財政刺激措施可以側重于基礎設施、技術開發(fā),、應對氣候變化等不同方面的投資,。
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還可注重農業(yè)發(fā)展、教育,、保健和扶貧方面的公共支出,。 中國2008年出臺的規(guī)模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值得不少國家借鑒。其政策重點是刺激國內需求,,同時兼顧投資與居民消費需求,兼顧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兼顧總需求與經濟結構調整,。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個國家財政措施刺激的效果會通過進口需求惠及其它國家,,而對本國經濟的效果反而會打折扣,。期望搭別人便車,,也是造成許多國家采取觀望態(tài)度的原因之一。因此,,聯(lián)合國的報告呼吁加強國際間的政策協(xié)調,。如果世界上主要經濟體同時采取財政刺激措施,可以增加對全球經濟刺激的乘數效應,。2008年年底,,全球六大中央銀行聯(lián)手同時削減利率,減少了不必要的國際利率差額波動和由此帶來的匯率及金融市場的波動,。同理,,加強財政刺激措施國際協(xié)調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金融波動,從而增強對實體經濟的作用,。 加強財政刺激措施國際協(xié)調,,還應包括發(fā)達國家增加而不是減少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不斷惡化,,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面臨著日益加深的國際收支沖擊:出口下滑,,初級產品出口價格跌落,外資減少,。這些國家財政收入也因此縮水,,極大限制了采取財政刺激的政策空間。增加對這些國家的援助,,具有減緩金融危機沖擊,、刺激全球有效需求的雙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