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需要改革,這點無異議,。雖然大家都認同改革,,但并不等于大家都認同“二次股改”的說法。因為相對于行將基本完成的股改來說,,“二次股改”顯然不是一個清晰而準確的表述,。如果說原來的股改就是由股權(quán)分置改為全流通,那么,,“二次股改”改的又是什么呢,?這個問題不能不明。
盡管大家對此次股改的弊端看得越來越清楚,,但對于怎樣解決這些弊端的看法則大相徑庭,。由于在解決非流通股走向全流通時,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影響利益平衡的機制問題,,大小非的解禁正成為有可能影響股市穩(wěn)定的一大問題,。對于中國證監(jiān)會提出的規(guī)范大小非減持行為的意見,很多人一肚子意見,。反對者說,,人家付錢買了流通權(quán),現(xiàn)在硬是加上了限制條件,,這不是悔棋耍賴嗎,?不滿者說,單是流通渠道的另起爐灶和限制比例是不夠的,,還得來個
“二次股改”,,比如對大股東減持股改解禁股的收益開征資本利得稅等。
如果救市就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那么,,中國股市即使不是把悔棋當(dāng)成家常便飯,起碼也成了一個翻燒餅的場所,。這其實正是人們離不開政策市,,又不能不害怕政策市的道理所在。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堅持下調(diào)印花稅不是救市而是糾錯和糾偏的觀點,。因為如果不承認用上調(diào)印花稅來打壓股市之錯,如果不放棄把印花稅當(dāng)作調(diào)控指數(shù)工具的做法,,那么,,現(xiàn)在把印花稅調(diào)下來,,以后還可以調(diào)上去。這種翻燒餅的格局一天不改變,,中國股市的政策市也就一天也不會離我們而去,。
如果說開征資本利得稅就是“二次股改”,那也是不可思議的,。這不僅是因為資本利得稅一旦開征,所涉及的就不局限于大小非,,而是將所有中小投資者好不容易才盼來的一點救市甘露也隨之蒸發(fā),。這對于大股東來說,影響的不過是股改限售股可兌現(xiàn)既得利益的多少而已,,而對于吃了“10送3”之虧又受了6000點跌到3000點之傷的小股民來說,,那就是雪上加霜,是對價補償?shù)牡枚鴱?fù)失加救市效果的得而復(fù)失,。
大小非解禁上的利益不平衡也不光是股改所造成的,,因而也不是對股改進行“二次股改”就能解決問題。中國股市的利益不平衡問題,,主要發(fā)生在與股票發(fā)行和交易機制有關(guān)的利益交換和利益輸送方面,,根子則在于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定位�,?梢哉f,,股權(quán)分置實質(zhì)上也是這一弊端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股改之所以“按下葫蘆浮起瓢”,,在解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權(quán)問題后暴露出嚴重的利益不平衡問題,,就是因為改革沒有改到位。
說來也奇怪,,就在這次救市不救市爭端甫起的時候,,原來似乎已將水到渠成的發(fā)行制度改革同時也偃旗息鼓。這恰恰說明了車同軌,,水同源,,利益機制才是股市種種問題的源頭。讓中國股市瀕臨危機的過度IPO,、大小非和再融資,,如果僅僅是量的問題,應(yīng)該不足為訓(xùn),。問題是,,它總是不能不涉及反映在價格上的利益問題。一涉及利益,,量變引起質(zhì)變,,事情的性質(zhì)就發(fā)生了變化,。
對于中國股市來說,糾偏的意義不在于救市,,而在于改革,。規(guī)范大小非和下調(diào)印花稅與其說是救市的第一步、第二步,,不如說是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人們?nèi)绻^多地把希望寄托在救市的期待上,,難免會重蹈“希望變失望”的覆轍,。
目前正在漸次推進的改革,包括發(fā)行定價制度的改革以及推出股指期貨前的融資融券的引進,,雖然未必就是有人所設(shè)想的
“二次股改”,,改革的步子也未必猶如人們所想象的“救市組合拳”那樣明晰。然而,,恰恰因為利益機制改革的舊話重提,,并不斷從模糊變清晰,其對于未來股市的積極影響才格外真切,,格外值得期待,。改革,只有改革,,才是真正的救市,。把改革進行到底,是中國股市惟一的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