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畫
劉道偉 | 對于金融機構的對外投資,,全國人大代表,、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行長趙鵬建議以新興市場為主,。他說,,投資新興市場更符合國家利益。與投資發(fā)達國家相比,,如果投資新興市場,,在同等數(shù)額的情況下,,影響力將會成倍增加。而且,,從長期來看,,投資新興市場也會取得更高的投資收益。 其實,,早在幾年前,,發(fā)達國家就意識到了新興市場的重要性。德意志銀行曾經給出了一組生動的類比:巴西好比世界的原料基地,、中國是世界工廠,、印度是智囊團,俄羅斯則是全球化經濟的加油站,。高盛銀行的經濟學家預言,,未來的一到兩年內,新興市場國家勢必在發(fā)展勁頭上超過美國,,更把歐盟區(qū)域遠遠地甩在后面,。 這一類比與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shù)據(jù)相吻合。2004年-2008年,,全球經濟年均增幅為5.1%,,其中新興經濟體年均增幅為7.8%,而發(fā)達國家平均僅為2.7%,,新興國家經濟占全球經濟比重已由上世紀的39.7%上升到2006年的48%。 由于投資新興市場可以享受經濟高增長帶來的高回報,,發(fā)達國家的投資者紛紛向新興市場國家伸出橄欖枝,。據(jù)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投資者正從發(fā)達國家的股票市場轉向新興市場,,美國投資者去年創(chuàng)紀錄地對新興市場基金投入了400億美元資金,,幾乎是上一年的兩倍;與此同時,,他們從美國,、歐洲及日本的基金中凈撤走了570億美元的資金。 投資新興市場給發(fā)達國家的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去年11月,,美國銀行財務總監(jiān)Joe
Price表示,對中國建行的投資收益已經超過美國銀行在次級按揭風暴中所蒙受的虧損,。當時,,美國銀行持有建設銀行9.9%的H股,賬面盈利達到300億美元,。而且,,美國銀行還持有一項認購期權,,可在2011年8月29日前以1.4港元/股的優(yōu)惠增持建行H股股權最多至19.9%——這無疑又是一大筆巨額利潤。實際上,,已有多家投資中國銀行業(yè)的國際金融巨頭,,盈利都超過了次貸損失。 而我們的投資卻更傾向于發(fā)達國家,。如中投的第一筆斥資30億美元對美國黑石基金的投資,,黑石基金股價至今已經下跌了55%,中投這筆投資的一半多打了水漂,。對比鮮明的是,,中投公司高達30億美元的投資中的一部分,卻又被黑石基金轉而投向了中國企業(yè),,中國對黑石基金的吸引力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GDP的持續(xù)高速增長,,二是人民幣升值,三是企業(yè)的高成長價值,。既然如此,,我們何不直接把資金投向國內市場,反而以巨額代價換來一個“出口轉內銷”的結局,? 發(fā)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在這種看不見硝煙的博弈中我們很難占到便宜。倒是在新興市場的投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中國工商銀行在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后,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間接擁有了其遍布非洲所有國家的900多家分支機構,,這將為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類似的這種“便宜”我們在西方國家很難得到——真正有較大收益預期的投資,,大都要經過層層審核,,我們很難插進去。 投資于發(fā)達市場的風險要遠遠大于投資于新興市場,。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等主權財富基金在現(xiàn)行信貸緊縮的情況下,,以高姿態(tài)巨額注資給深陷次貸危機中的投資銀行,其投資行為就導致國會的強烈質疑,,不少國會議員擔心在美國次貸危機遠未結束的情況下貿然投資會帶來巨額虧損,,因此,紛紛向政府發(fā)出詢問,。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在金融投資領域浸潤多年的新加坡尚且對潛在投資風險顧慮重重,,何況我們呢? 投資的目的是獲取收益,在新興市場國家機會更多,、收益率更高,、風險更小的情況下,對外投資重點關注新興市場是理性的選擇,。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仍然可以不斷借鑒發(fā)達國家先進的投資經驗,,提高我們的投資水平,,使我們的投資獲取更豐厚的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