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8月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叢書精裝版面世后,,少年兒童出版社昨天又發(fā)布了2014年的三個系列新產(chǎn)品,,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彩色圖文本的平裝本,。作為《十萬個為什么》的老作者之一,,作家葉永烈在發(fā)布會上,,與讀者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十萬個為什么”故事,。
1959年,,十九歲的葉永烈還是北京大學化學系三年級的學生,,暑假里留在學校創(chuàng)作了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立即被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曹燕芳編輯發(fā)現(xiàn),,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之后,在《十萬個為什么》化學分冊開始組稿,,葉永烈接到了一個“為什么”清單:“我試著寫了5個寄去,,她(曹燕芳)一面熱情肯定,一面指出不足,,然后要我繼續(xù)寫下去,。我是初版本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寫這套書時我只有20歲,,出書時我只有21歲,。”
葉永烈參與了《十萬個為什么》的歷次改版,,成為了唯一參與了自第一版至第六版每一版本寫作的作者,,他對于此書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他認為盡管效顰之作眾多,,但是“正宗”的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么》仍一枝獨秀,。“它對于社會而言,,是一部與時俱進的科普巨作,,對于我而言,它已深深烙進了我的生命,�,!比~永烈說。
曾凡一是這次《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生命分卷的副主編,,她是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獲獎者之一,。曾凡一說:“科學家所做的一切最終還是要回到人,而科普就是建立普通人與科學聯(lián)系的橋梁,,尤其是青少年與科學的聯(lián)系,。”
復旦大學邱維元教授是這版的數(shù)學分冊副主編,,在他辦公室的一面大黑板上,,他向編輯講解自己關于非歐幾何、黎曼猜想,、極限問題的想法,,繪制各種示意圖。他坦言,,編纂的壓力是自始至終存在的,,難度也是最初沒有想到的。僅僅是與編輯溝通選題就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反復修改斟酌才確定下來,。稿件約出后,,同樣經(jīng)過了與作者反復溝通,多次斃稿的過程,。
“第六版的一些主編和撰稿者,,提起他們小時候因為‘十萬’的影響,才走上科學的道路,。”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周晴說,,“第六版的編輯出版工作前后花了五年,,我們用兩年做前期調研和策劃,再用三年做后期的編撰,、加工和打磨工作,,特別需要毅力�,!�
根據(jù)當下讀者的需求,,新版還拆分出“基礎卷”(數(shù)理化天地生等基礎學科)、“專題卷”(動物,、植物,、古生物、醫(yī)學,、建筑與交通和電子與信息等領域)和“熱點卷”(國家戰(zhàn)略和未來科技發(fā)展前沿的探索),,每套6本。本報記者
陳夢溪
延伸閱讀
青少年科學寶典50年發(fā)行了1億冊
《十萬個為什么》是少兒社于1961年出版的一套科普圖書,�,!度嗣袢請蟆吩l(fā)表社論,評價它是我國影響最大的科普讀物,,是共和國科學明天的一塊基石,。50多年來,伴隨在幾代讀者的身邊,,她的累計發(fā)行量超過了1億冊,,其影響力從沒間斷過。
這次出版的《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邀請到韓啟德院士擔任總主編,、21位兩院院士擔任主編,、768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參加編寫,20余人組成的強大編輯隊伍,,確保了這套書的科學性,、前沿性、權威性和可讀性。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歷經(jīng)5年更新和編撰,,一套集18卷,,600余萬字,7000余幅圖片,,收入4500個代表科技發(fā)展前沿和青少年關心的熱點問題,。內容與品質和先前出版的精裝本完全一致,但封面的裝幀樣式做了改變,,書的分量更輕,,定價680元每套,比精裝版少了300元,。
昨天同時發(fā)布的還有定價25元的《十萬個為什么》經(jīng)典校園版,,由人體探秘、生物探索,、科技探險和生活探究四個分冊組成,。精選了最貼近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問題,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閱讀興趣和不同消費水平的讀者的需求,。形成有趣、好讀的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