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的發(fā)展需要文學批評的介入,,然而批評界缺少與網絡文學對話的經驗,,缺乏適配的批評標準,。
文學的批評標準,,應該與批評對象的文學承諾,、創(chuàng)作實踐,、讀者期待相匹配,,網絡文學最常見的作者承諾與讀者期待,,是為讀者提供快感體驗,。網絡文學的主要成就在于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玄幻小說”與“穿越歷史小說”,。在縱橫馳騁的幻想中,實現(xiàn)主人公的愿望,,營造快感體驗,,是其顯著的作品構成特征。即便是“都市小說”“官場小說”,,似乎與現(xiàn)實有關,,但其中的“現(xiàn)實”生活場景,也只是演繹快感體驗的情景而已,,按照“真實性”標準去反映現(xiàn)實生活,,并非網絡文學的強項,。
快感與美感體驗,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基本需求,,也是網絡文學生存發(fā)展的立足點,。從達爾文進化論,到當代的自組織理論,,對人類生命體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生命系統(tǒng)與自然系統(tǒng)、社會系統(tǒng)一樣,,是在物質,、能量與信息輸入的刺激下,不斷走向有序的自組織結構,。當人們做的事對生命體有益,,包括在展望、幻想中,,實現(xiàn)了有益于生存,、發(fā)展、繁衍的結果,,生命體的神經興奮性物質就會協(xié)同工作,,向全身傳遞出快感,這就是生命體的快感獎賞機制,。人的意識活動在快感經驗的推動下,,尋找和發(fā)現(xiàn)更多對人有利的事物,尋求更高的秩序與意義,,超越生理束縛,、具體功利、現(xiàn)實條件,,而獲得更大自由,、更強主體性的情感勢態(tài),就是美感體驗,。它誘導人類積極從事有益于人類群體生存,、發(fā)展、繁衍的創(chuàng)造活動,,得到更為豐富,、新鮮的愉悅感,這就是生命體的美感誘導策略,。
比如愛情,,能夠顯著提升人類快感水平,給人以多層次快感與美感體驗。如果沒有愛情,、親情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給人以快樂,,人們也就沒有動力去承擔繁衍后代的繁重責任,人們視愛情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重要源泉,,享受愛情,,歌頌愛情,也是生命體對快感獎賞機制與美感誘導策略自發(fā)的強化,。
具有豐富的快感與美感體驗的生命體,,更積極,、更有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一切有益的認知與創(chuàng)造活動,都會得到生命體自身的獎賞,,形成良性循環(huán),。快感與美感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的發(fā)動機,。缺少快感與美感體驗的生命體,,會陷入焦慮、緊張,、恐懼,、痛苦之中,而快樂激勵就是解除這些負面情緒的良藥,,觀賞可以提供快樂體驗的文藝作品,,疏解內心的糾結,導向積極情緒,,是越來越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
長期以來,人們過于強調文學的嚴肅性和思想深度,,而忽視乃至蔑視文學的快感與美感體驗的功能,,把“經營”快感的大眾文學歸入“通俗”文學,認為這類文字只能提供“消遣”,,排斥在殿堂之外,,貶抑為“下里巴人”。但是,,大眾的天然需求總歸會顯示出自己的力量,,網絡文學自發(fā)的爆發(fā)性增長就是如此。人們需要在文藝作品中尋求,、汲取快感與美感體驗,,是因為日常生活平庸重復,高潮體驗缺失,特別渴望實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達成的欲求,,天然需要在文藝作品中得到撫慰,,得到心理補償。
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能力,,是人類身心中潛藏著的本能,是作者創(chuàng)作與讀者閱讀體驗的心理基礎,。當讀者遇到文藝作品中的主人公,,因為彼此擁有同樣的愿望與動機、情感與倫理傾向,,讀者移情代入主人公,,跟隨“逼真”的故事情節(jié),隨著主人公的愿望“得逞”,,讀者把主人公的情感體驗,,特別是混合著快感與審美沖動的高峰體驗,融合為自身體驗,,帶來震撼感,、透亮感、痛快感,。此時,,作者、主人公,、讀者,,就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愿望,即情感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因為擁有相通的體驗而心神相連,,這是文學作品能被讀者接受、追捧,、癡迷的心理機制,。
所以,快感與美感標準,,應該是網絡文學批評的基礎性標準,。能否為讀者提供強烈、鮮明的快感與美感體驗,,讀者是否愿意代入主人公,,是網絡文學作品成敗的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接受反應效果評價,。它使作品發(fā)揮其各種文學功能成為可能,。借鑒心理學與生命學科等領域的研究方法,,對作品提供快感美感體驗的狀態(tài)與功能、對讀者接受反映的審美活動進行研究,,是貼近創(chuàng)作實際的評論工作,。
在網絡文學中,人類的各種快感與美感的態(tài)勢都得到了呼應,,受到熱烈追捧并能夠流傳后世的“神級”經典作品,,必然是提供了強烈快感與美感體驗,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快感模式的作品,。
長生,、擁有超能、成神成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強烈欲望,,東方,、西方玄幻小說都是根基于此。主人公經過努力修煉,,在戰(zhàn)斗中不斷升級,,成就神仙事業(yè),,影響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自己的世界,就是欲念得逞的主要快感模式,。因為單純,,所以愿望得逞的快感更為強烈。網絡玄幻(奇幻)小說作品,,如《盤龍》《神墓》《間客》《惡魔法則》等,,在想象力、故事情節(jié)的雄奇瑰麗,,其快感體驗對人類心靈的吸附力等方面,,具有不凡的魅惑力。
強調快感與美感對于網絡文學批評的意義,,并不因此就淡化思想性,、藝術性的要求。不能認為網絡文學就不需要思想深度,。網絡文學通常不會專注于思想性表達,,而是在人物愿望、動機,、行為的后面,,在作品建構快感獎賞模式的過程中,滲透著作者的內心尺度和世界觀,,脫離作品的快感模式進行思想性分析,,可能頓失其鮮活品相,。在網絡文學實踐中,讀者對主人公愿望得逞的快感獎賞機制,,產生了上癮即心理依賴的情形,,主人公的倫理、情感傾向,,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了讀者,。讀者接受與依賴一種快感模式,通常也就接受了其中蘊含的價值觀,,會自發(fā)地捍衛(wèi)其合理性,,這比嚴肅的居高臨下式的“教育”,要內在一些,,也要有效,、持久一些。
玄幻小說《盤龍》《神墓》的主人公,,依靠自身努力,,獲得成功,獲得友誼與榮譽,,其自立自強的勵志精神很有感染力,;《間客》的主人公,在社會羅網中,,捍衛(wèi)自由精神獨立人格的不懈拼搏,,與知識人群的心理朝向吻合。有些作品因為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世界,、神奇的故事情節(jié)而獨樹一幟,,但是因為渲染淫邪傾向、叢林法則價值觀等,,使其蒙受污點,,理應受到指責。價值觀評判始終是文學批評的重要尺度,,負載著我們對人類文明的承諾,,網絡文學自不例外。
網絡文學具有類型化面貌,,但是追捧者眾多的作品,,通常都具有人物、故事情節(jié),、藝術樣式等方面的獨創(chuàng)性,。獨創(chuàng)性是其藝術性的重要體現(xiàn),也應該是重要的批評標準,。網絡文學的故事情節(jié)是圍繞主人公實現(xiàn)愿望的行動主線來展開的,,愿望的類型,、愿望達成的路徑與情境決定著小說的類型。小說的類型化是對人類愿望分門別類的體貼安置,,為讀者提供閱讀心理場,、快感與美感體驗的情景模式。但是“類型化”并非創(chuàng)作目的,,滿足人類愿望,、滋養(yǎng)人類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才是創(chuàng)作目的,不應該以“類型化”認知遮蔽批評的眼光,。人類天然喜歡新鮮事物,,通過快感獎賞機制和美感誘導策略,推動創(chuàng)造活動,,而其結果又開啟了更多的愿望與需求,。從發(fā)掘尚未被表達的人類愿望,到實現(xiàn)愿望的時空,、社會條件與人物關系的設定,,人物性格的創(chuàng)造,快感模式的營造,,作品構成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其獨創(chuàng)性空間,而作者的主體性,、創(chuàng)作個性,,就是在獨創(chuàng)性的文學行進中實現(xiàn)的。獨特的人物與優(yōu)美的故事,,能夠影響不同時代、地區(qū)的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對文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造性與影響力,,理應獲得更多的激勵與贊賞,,網絡文學的批評工作應該發(fā)揮積極作用,成為推動網絡文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單位:魯迅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