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克林頓2001年1月卸任美國第42任總統(tǒng)時,美國政府面臨的財政局面,,已從8年前的空前赤字,轉為空前盈余,�,?肆诸D當初在選戰(zhàn)中取勝,打的是經濟牌,,讓指揮海灣戰(zhàn)爭獲得巨大聲望的老布什相形見絀,,事實證明,他做到了他所承諾的,。非但如此,,克林頓在任的8年內,美國政府還積極彌合了里根,、老布什時期推進私有化而造成的社會裂痕,,社區(qū)對于鞏固美國人價值觀的意義被重新重視。這些,,正是這位卷入多次桃色事件,,因偽證罪和妨礙司法罪遭到彈劾的美國總統(tǒng),可以以罕見的民意高支持率(65%)結束任期的原因,。
一種通行的說法是,,小布什政府(2001-2009年)敗光了克林頓任期內留下的“家底”,非但很快耗盡了數千億美元的盈余,,還因巨額減稅和提高政府支出(總體數額是克林頓任期的2倍),,讓美國政府欠下了天文數字般的內外債務。讓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感到頭痛的是,,小布什政府確立的減稅政策,、政府支出政策(含伊戰(zhàn)、阿富汗戰(zhàn)爭,,以及發(fā)包公共服務的購買費用等),,結構上都已趨于剛性化,大刀闊斧式的改革已經不切實際,就連細枝末節(jié)的改動也會招致茶黨人士的杯葛,。
小布什政府推行的減稅和擴大政府支出,,非但沒能如許多經濟學家篤信的那樣,讓美國經濟實現(xiàn)穩(wěn)定繁榮,,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崗位,。小布什任內,金融海嘯和經濟危機襲來,,美國出現(xiàn)了長期化的經濟衰退,,并因政府外包幾乎所有的公共服務,讓美國公民和政府財政在付出高額成本的同時,,所獲得的公共服務質量相比以前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可以說,,小布什政府,、共和黨、保守右派的拙劣施政,,是讓奧巴馬2008年獲得選戰(zhàn)勝利并于次年入主白宮的最根本原因。
奧巴馬上任后,,推行的諸項改革都面臨重重困難,,成果寥寥,由此讓他所在的美國民主黨2010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失利,。越來越多的美國共和黨,、茶黨乃至部分民主黨政客,又開始在鼓吹里根,、老布什,、小布什鼓吹過的政綱,即政府主導是造成經濟困難的原因,,政府本身就是問題所在,,政府監(jiān)管很難取得效果,堅決反對奧巴馬擴大向富人征稅及推動醫(yī)療改革的法案,�,!犊肆诸D:重返工作——為什么強勁的經濟增長需要一個開明的政府》一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出的,旨在批駁奧巴馬的共和黨,、茶黨對手的政策思路及辯論邏輯,,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這本書,,堪稱克林頓的逆襲,。
反政府只會帶來什么?
《克林頓:重返工作——為什么強勁的經濟增長需要一個開明的政府》這本書的結構很簡單,第一部分(第一至五章)系統(tǒng)批駁了美國共和黨,、茶黨的政策思路,,回應了美國部分經濟學家和媒體對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角色、作用提出的詰問,。書中第一章即鮮明的指出,,美國過去30年里(自里根時期到奧巴馬任內),始終存在著“反政府情結”,,由此卻引發(fā)了一連串政策失誤,,讓美國經濟萎靡不振、貧富分化加劇,、工作崗位奇缺,、收入增長停滯,使美國政府債臺高筑,,甚至使得美國開始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克林頓認為,在國家安全,、公共福利政策,、教育援助、優(yōu)化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監(jiān)管金融,、保護并促進市場機制無法解決的公共利益、興建政府工程,、建立健全稅收征稽體系等領域,,只能由政府發(fā)揮作用,如果盲目推進私有化或所謂的社會化,,反而會降低效率,。在他看來,美國共和黨及保守右派知識分子要求的減少政府干預,,實際上只能讓國家安全之外的上述領域事務變得糟糕,。書中對比了里根和老布什時期、克林頓時期,、小布什時期等時段,,美國與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指標,有力的證明,,去監(jiān)管化,、大量減稅的政策并未帶來經濟繁榮,還加劇了財政困難,,讓美國的社會治安,、民眾健康、貧富差距、教育水平,、技術研發(fā),、公共建筑等多方面指數趨于惡化。
2007-2009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小布什政府當然被視為第一責任人,,但也有不少經濟學家指責克林頓任期內推進落實《社區(qū)再投資法》、廢除《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同樣是埋藏隱患的因素,。對此,,克林頓本人給予了坦承回應�,?肆诸D不認為《社區(qū)再投資法》放大了銀行信貸的風險,,指出積極落實這部法律、向社區(qū)居民發(fā)放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倒閉和虧損的情況,,遠遠好于那些為了更高回報而將大批資金發(fā)放到其他用處的銀行,。同樣,他不認為其任內簽署《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終結商業(yè)銀行和投資銀行分業(yè)經營局面存在問題,,理由是金融機構分業(yè)經營和監(jiān)管情況下,監(jiān)管部門擁有的權限本來就不足,;而金融危機也造成了大批純粹的商業(yè)銀行及投資銀行倒閉,,證明分業(yè)經營并不具有絕對的安全性。
如何重振美國
《克林頓:重返工作——為什么強勁的經濟增長需要一個開明的政府》書中第二部分對美國經濟走出低谷,、重新回歸正確的競爭發(fā)展路線,提出了46條建議,。這些建議可整合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解決抵押貸款危機,刺激信貸,�,?肆诸D認為美國政府需盡快解決抵押貸款危機,讓使用政府擔保信貸又不存在違約的人利用當前的低利率對房貸進行再融資,,與之同時,,要刺激信貸,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向小企業(yè)發(fā)放貸款,,增強美國經濟活力,。
第二,千方百計促使更多資金回流美國,�,?肆诸D指出,大批美國企業(yè)將主要的海外利潤用于海外再投資,由此造成美國產業(yè),、崗位外流,,要求美國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并促成逆轉。他建議根據在美國就業(yè)崗位與海外就業(yè)崗位的比率,,設定對跨國公司的稅率,,并對回流、用于創(chuàng)造新崗位的公司海外利潤給予全額免稅,。
第三,,更新美國的基礎設施�,?肆诸D提出這方面建議,,基于幾點考慮:第一,美國公路,、橋梁,、鐵路、自來水和污水處理系統(tǒng)建成大多已有幾十年乃至一百多年歷史,,老舊不堪,,亟待更新。第二,,為推動這些基礎設施更好的應用新能源,、新技術,減少美國能耗,。第三,,借機提高地下熱能的開發(fā),將現(xiàn)有的垃圾處理廠改造為發(fā)電廠,。
第四,,支持各州和地方的創(chuàng)新活動,特別是綠色新能源的試驗,。
第五,,創(chuàng)新美國與中國等其他國家的雙邊貿易結構,提升美國制造,、出口能力,。這本書建議,美國應與購買美國債券的中國,、向美國出口石油的沙特簽署長期的糧食出口協(xié)議,;與韓國、哥倫比亞和巴拿馬簽署貿易協(xié)定,;重新評估美國已簽署的貿易協(xié)定,;以城市為單位評估出口能力,,加大力度幫助大小企業(yè)加大商品出口。
第六,,重塑美國高端制造業(yè),,推動美國企業(yè)將外包在海外的工作崗位“內包回國”,制定美國促進內需的政策,,讓美國人購買負擔得起的“美國貨”,。
第七,鼓勵并重點資助美國學生攻讀工科,、理科基礎科學學科,,從根本上夯實美國的科研技術力量,并通過更有吸引力的移民政策,,從亞洲和歐洲國家引進創(chuàng)新人才,。
應該說,作為一名離任總統(tǒng),,又曾在離任后刻意長期淡出輿論視野(為避免讓擔任公職的妻子受到過多不必要的紛擾),,克林頓在美國政界的影響力已不再如當年那樣顯著,他提出的上述建議未必能(很快的)引起跨黨派的重視和采納,,進而轉化為美國政府的政策,。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建議從方向上看,,與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及部分經濟學家,、智庫專家的政策思路不謀而合,美國政府目前也確在力推“再工業(yè)化”,、重塑制造業(yè)基礎,、加快綠色新能源開發(fā)及應用、促進海外資金回流——這些,,顯然很可能對正在經歷發(fā)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社會建設的中國造成重大影響,。簡言之,克林頓的建議,,應當引起中國讀者特別是政府決策者,、經濟學界人士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