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一本辨析中國當代青年價值觀、信仰及哲學選擇的書籍《六十年代生人:選擇抑或為哲學選擇》悄悄擺上各大書店的書架,。此前,,中國青年出版社曾陸續(xù)出版《五十年代生人成長史》(黃新原著,2009年),、《六十年代生人成長史》(王沛人著,,2008年)、《七十年代生人成長史》(沙蕙著,,2008年),。同時,《“80后”·失夢的一代》,、《“90后”駕臨》等探討當代青年代際焦慮與思考的文章,,層出不窮——在大時代的轉彎處,幾代人的人生選擇,、價值觀念以及由此派生的財富觀,、婚戀觀,、創(chuàng)業(yè)觀,成為當下一個最重要的課題,。一代人,,對時代意味著什么?時代,,如何影響著一代人,?它關乎青年個體的人生選擇,更重要的是關乎社會與未來,。
《六十年代生人:選擇抑或為哲學選擇》是關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人的青年人“選擇哲學為業(yè)”,,以及在這個選擇背后更為深遠的關于“人生選擇和哲學理念”的書。借用韋伯的“學術生涯是一場瘋狂的賭博”的說法,,對于當下青年如“80后”和“90后”者,選擇哲學為業(yè)似乎是一場瘋狂的賭博,。哲學學科的身份本身正處于時代尷尬之境,,哲學終究成不了職業(yè)。嚴峻的現(xiàn)實是,,經濟利益,、物質驅動幾乎占據了時代的舞臺中心,精神理念和價值選擇則被逐漸逼到臺下,,成為鼓掌,、吶喊或者竊竊私語的觀眾。
然而“60后”則不同,。他們的成長以及伴隨他們成長的時代,,使其有更嚴肅的選擇。相較于他們,,“50后”承受了更多時代的苦難與辛酸,,也見證了歷史轉折時刻的學術思想與精神人格的種種掙扎,他們有著強烈的社會使命與公共意識,�,!�70后”所處的社會少了動蕩、多了發(fā)展,,少了禁忌,、多了開放,中西交融提供了文化多元的學術背景,,他們的思路更加自由寬闊,,意識更為獨立自覺�,!�60后”則繼承傳統(tǒng),、寄望未來,。其學術實踐無一不指向“中國風格”、“民族形式”和“世界視閾”,。正如該書編者張立波在序言中說的:“60年代之后出生的學人,,他們經歷了上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沖擊,經歷了80年代的思想激蕩和理念沖撞,。他們目睹了社會生活和理論思潮的巨大游移和變遷……”因此,,他們許多人選擇了哲學——哲學似乎成了一種情結,受到了該有的尊嚴和維護,。在他們看來,,哲學具有這樣一種力量,它讓生命變得充實并且極其富有價值和意義,,使生命在精神層面有所依賴和歸屬,。同時,他們也選擇了哲學之外的“形而上的領域”,,如文學,、史學、社會學等,。
《六十年代生人:選擇抑或為哲學選擇》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自我認知途徑,,那就是:使讀者進入“60后”真實的生命體驗——看他們的自身回顧與哲學緣起,聽他們講述學術之路,、治學之道,,審視與思考他們所經歷與體驗的思想、學術和時代,,及其錯綜復雜的關系和相互影響,,并且反芻當代青年的人生選擇及未來目標。讀著他們這一代人的哲學和歷史,、生命與時代的風云際會,,或許,“80后”,、“90后”會羨慕他們的執(zhí)著與堅持,、信仰和思想,以及他們精神的充實和人格的純粹,。這些羨慕更多地引出自我的追問:二三十年過去,,要讓我們去寫同樣一本關于人生的書,我們將如何命名,?它亦使得在當下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和復雜之時,,對自身選擇同樣迷茫和糾結的“80后”、“90后”感同身受——舊的價值體系已經崩解,,新的價值觀念尚未健全,。在坐標系殘缺而混亂的時刻,,該如何選擇哲學觀念,如何選擇人生道路,,如何選擇未來方向,。
描述當代青年生存境遇的《“80后”·失夢的一代》、《“90后”駕臨》等文章為讀者提供了注腳,。如果說,,在如今信仰泯滅、價值錯位,、道德缺失的混沌氛圍中,,為著工作、住房,、婚戀,、健康奔走的“80后”是“失去夢想的一代”,那么,,被認為獨立,、反叛、自信,、張揚的“90后”,則是“失去自我的一代”,。他們拼成績,、拼經歷、拼爹,、拼財富……人們不禁要問:“50后”有信仰,,“60后”有哲學,“80后”,、“90后”們有什么精神財富,?他們值得去說什么?去寫什么,?去儲存什么,?去回憶什么?去祭奠什么,?
當下,,我們所處的時代恰如狄更斯所描述:“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這是個睿智的年月,,這是個蒙昧的年月;這是信心百倍的時期,,這是疑慮重重的時期,;這是陽光普照的季節(jié),,這是黑暗籠罩的季節(jié);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這是讓人絕望的冬天,;我們面前無所不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們大家都在直下地獄�,!鄙鐣蟀l(fā)展,、大轉型,經濟浪潮推動著欲望之舟漸行漸遠,,多元文化沖擊下精神人格難守純粹,。太多的選擇導致無法選擇,自由的信仰終究迷失信仰,。夢想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還能失去什么,?勞動被異化,,社會被異化,自我也被異化,,還有什么可以被異化,?這本書引發(fā)當代青年思考。因為未來總是那么美好并值得期待,,而我們,,一刻也沒有停止思考和奮斗的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