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倫敦書展上,,不是功夫,、中藥,、烹飪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唱獨角戲,以一批反映當代中國以及中共執(zhí)政理念為代表的“紅色”書籍首次集中亮相,,體現了世界希望了解當代中國的渴望,。 由紅旗出版社推出的《關注中國——41位駐華官員談中國共產黨》呈現了41位國際組織駐華官員與外國駐華使節(jié)眼中的中國與中國共產黨。他們以其新鮮而獨特的視角,,廣泛的話題和客觀的觀點回答了本書的核心問題——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的90年歷程,,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最大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方略。 該書英文版戰(zhàn)略合作伙伴英國新經典出版公司的負責人有個有趣的中文名“昆侖”。昆侖告訴中新社記者,,中國共產黨在西方世界中仍然充滿神秘感,,而世界需要了解中國,,就必然要了解中國共產黨,,這就是公司買下這本書的版權的最大原因;他同時也十分看好該書的市場價值,。 與《關注中國》一同來到英國的還有《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多語種版本。該書主編,、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同來自英國的嘉賓交流,,并誠懇解答了他們的問題。他坦言,,“中國共產黨確實面臨作為執(zhí)政黨建設的挑戰(zhàn),,尤其是個別官員的腐敗,因而更要進行改革,。盡管某些人尤其是外國人對中國改革前景擔憂,,但是我很有信心,而中共領導人更清楚這一點:只有改革才能解決問題”,。 作為重量級作者,,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親赴倫敦書展,推介自己的《跨國對話:公共外交的智慧》和《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英文版,,他說“中國需要公共外交,,以此來說明一個真實的中國,無論優(yōu)缺點”,,當今世界既有了解當代中國的渴望,,中國也有向世界說明的渴望,這二者自然促成了相關主題的書籍在倫敦書展受到關注,。 在他看來,,“用故事講思想”、“讓別人來評價”的說明方式是一種進步,,以藝術的,、文化的方式講述,才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記者還留意到,,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在本次主賓國展區(qū)設置專門展臺,并專門增加英文版雜志的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