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在掌控俄羅斯》 作者:[俄]安德烈·索爾達托夫
伊琳娜·波羅干 出版:中信出版社 |
俄羅斯知名媒體人,、政治分析專家安德烈·索爾達托夫領銜所著的《誰在掌握俄羅斯》一書的主要觀點是,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繼承了克格勃的衣缽,,原有職權不變甚至還有所擴張,,也逐步脫離了公眾監(jiān)督和議會控制,單單聽命于弗拉基米爾·普京等少數政治領袖——相比之下,,克格勃自始至終處于蘇共的嚴控,,還被蘇聯黨和國家其他一些部門及地方領導人制約。
俄羅斯情報,、安全機關權力的擴大和集中,,非但沒有帶來效能的增加,,反而因為脫離政治領袖之外的監(jiān)督,增強了行動的魯莽,,常常把本可以依照法律解決好的事情辦砸,,頻頻引發(fā)俄羅斯國內外的非議和不滿。
《誰在掌握俄羅斯》書中就披露了這方面多起個例,。最典型的例子即是,,俄安全部門2002年處置莫斯科杜布羅夫卡劇院事件中出現的嚴重失誤,比如,,該部門決定向挾持人質的恐怖分子射發(fā)麻醉毒氣,,卻未考慮到人質也會中毒,還沒有提前做好搶救中毒者醫(yī)療準備工作,,導致大批人質死亡,;又如,在車臣匪幫籌劃該次襲擊事件過程中,,俄安全部門毫無察覺,,事發(fā)時該部門高層還在參加俄羅斯排球聯賽的慶祝活動,。類似例子是2004年別斯蘭人質危機,,聯邦安全局為推卸責任,有意在危機開初將事件定性為地方級別,,直接導致俄當局事件應對處置混亂,,造成解救活動中數百名人質被殺,還有多名軍官因未穿防彈背心而中槍犧牲,。
普京1998年擔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隨后出任總理、總統(tǒng),,有效整合了處于分散式競爭狀態(tài)的俄羅斯情報,、安全機關,從授權和行動管理等方面重建克格勃傳統(tǒng),,俄安全機關行動能力顯著增強,。由此帶來的顯著變化是,俄安全機關增強了對俄基礎科學,、尖端科研重大成果和重要商務信息的保障捍衛(wèi),,并嚴厲清查美歐等國對俄的間諜滲透。
安德烈·索爾達托夫和伊琳娜·波羅干在《誰在掌控俄羅斯》中指出,,俄知識界和民眾并不反對普京掌控下的安全機關依法履行本職,,這些機關查辦的許多個案也并非全然捏造,問題就在于,,如前述,,俄安全機關基本無人監(jiān)督制約,,沒有耐心按照法律程序查證,而采取了極為簡單粗暴的方式逮捕嫌疑人,,并操控司法,。這樣一來,外界無從區(qū)分被查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許多人基于對專橫辦案的“受害者”(涉嫌人員)抱以同情。俄羅斯2011年底出現的反對普京第三次參選總統(tǒng)的民意呼聲,,應該說正源于前面提到的民眾反感情緒,。
《誰在掌握俄羅斯》一書指出,權力過大且不受制約,、只對政治領導人個人負責的俄安全機關,讓人感到最為危險的是,,已經嚴重阻礙了“喧囂但并不完美的民主制度”發(fā)揮作用,,盡管無法掩蓋俄羅斯公民社會的發(fā)育卻會使得這種發(fā)育——即俄羅斯公民社會和民主制度完善的每一步——都不可避免帶來震蕩、沖擊甚至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