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權博弈》 作者:祝繼高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日前,,一則部分學者發(fā)起針對出版商愛思唯爾的抵制行動,認為愛思唯爾在網絡期刊收費涉嫌利用壟斷地位惡意抬高收費標準的報道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這是一個典型的定價權問題。其中的來龍去脈,,不熟悉的人可能難以立即理清,從這個意義上說,,《定價權博弈:中國企業(yè)的路在何方》的出版恰逢其時,。這本書集媒體的沉痛報道,官方的無奈表態(tài)和學者的深刻分析為一體,,試圖全面解讀中國定價權之痛的由來和解決方法,。
在這本書中,作者嘗試擺脫枯燥的學術探討,,而是采用人們熟悉的案例來解讀這一深奧的問題,。于是,,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在《定價權博弈》這本書中匯集,。原油,中國作為全球石油行業(yè)最大的進口國,,卻在原油的國際貿易中面臨著“逢高多買,,逢低觀望”的窘迫。稀土,,如此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它的價格卻賤賣如土。鐵礦石,、大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卻在價格上毫無發(fā)言權,,只能任人宰割,。絲綢,是中國的元素與象征,,然而我們卻游離在絲綢定價權的邊緣,。愛思維爾,中國高校面對愛思維爾的壟斷和霸道,,更多的只是忍氣吞聲,。鉀肥,中國作為鉀肥的進口大國之一,,在鉀肥的價格談判中節(jié)節(jié)敗退,,導致定價權旁落……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在大宗商品貿易中的地位是如此之重要,,但緣何總是無法擁有定價權呢,?其中不乏外部原因,,然而作者更多的是啟發(fā)我們關注內部原因,政府和企業(yè)在中國與世界的定價權之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政府的政策引導,,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內外環(huán)境以及企業(yè)提高核心競爭力,發(fā)展良性競爭兩者缺一不可,。針對每一個案例,,作者都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及對問題解決方法的建議。
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深入淺出的方式,,細膩生動的手筆來解讀中國在大宗商品國際貿易中定價權之爭的困境和出路。讀《定價權博弈:中國企業(yè)的路在何方》,,其警示和啟迪作用遠遠在于其學術價值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