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王國鄉(xiāng)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內容簡介 |
本書通過兩個典型案例分析,,揭示當代中國人在道德實踐和道德理念中存在的諸多困惑;并通過對四種著名高校倫理學教材的一系列質疑,,指出當代中國人的道德困惑,,起因于改革決策程序上,只重視經濟基礎上資源配置方式由計劃方式向市場方式的制度性轉軌,,而忽視對意識形態(tài)中的傳統(tǒng)道德觀(倫理觀或價值觀)進行相應的更新或變革所造成的必然結果,。本書的突出特點,是在總結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把中國古典倫理學中由孔子最早提出的“推己及人”的倫理方法和斯密的“同情心”分析與現代微觀經濟學的邊際分析(微積分數學分析)方法相結合,,嘗試建立一種與國際接軌并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現代市場經濟的倫理思想體系。 |
作者簡介 |
王國鄉(xiāng),,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退休教師,。1935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陽市。195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yè),。曾任新華社記者,。1982年入鄭州大學任教,主講西方經濟學與國際金融理論,。1987年調入北京籌建人民銀行創(chuàng)辦的中國金融學院,,任國際金融系主任、國際金融學與西方經濟學教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8年退休,。退休后,,該學院并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與西方經濟學,。改革開放后至退休前,,共發(fā)表金融與經濟學論文63篇,出版專著與編著12部,。著述獲獎十多種,,其中省部級獎三項。 |
《自主權力的道德界限》是王國鄉(xiāng)先生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退休之后所著,,凝聚了他大半輩子對市場經濟道德建設的思考成果,,包含了有關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道德前景(人格道德與經濟道德)理論探索的原創(chuàng)性思想火花,。歷經滄桑、深味人世沉浮如王國鄉(xiāng)者,,寫點回憶錄,,即可吸引公眾眼球,但他學術壯志未酬,,沉毅執(zhí)著地進行嚴肅的學術寫作,。本書就仿佛一種隔著時空的呼應。
出生于1935年的王國鄉(xiāng),,是當代中國反思“中國模式”的思想者之一,。他為了篤信一條無可爭辯的經濟學定律——土地報酬遞減定律,被戴上“極右派”,、“現行反革命”帽子,,遭受牢獄之災,,差一點死于非命,。因此,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在未經思索的人們看來,,是理所當然之事,至少也是水到渠成的故事,,而在王國鄉(xiāng)眼里,,則更多窺見了華麗的發(fā)展話語背后的危險所在。
不過,,從經濟學視角求倫理學難題,,并非王國鄉(xiāng)所獨創(chuàng)的研究路徑。揭橥于上世紀70年代的經濟倫理學,,于今已是一門顯學,。2000年,商務印書館引進阿瑪蒂亞?森的《倫理學與經濟學》,,很多充滿社會與道德關懷的學者,,在對此書的評析中,大多對正在健全市場經濟的當下中國做了比照式的分析,。因而單看王國鄉(xiāng)此書,,并不覺得有何出奇之處,但若把這本書放在他的生命軌跡中來看,,讓人難免不動心動容,。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王國鄉(xiāng)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異乎尋常的展現,。他從土地報酬遞減定律入手,,進一步研究擇優(yōu)分配原理和等邊際倫理原則,,并對計劃經濟的道德觀發(fā)起挑戰(zhàn),提出了他的經濟倫理與道德倫理思想,。然而,,就學術思想而言,絕境逢生,,永遠只是一種童話,。如果一種思想,只是出于對周遭世界的某種抗爭性反饋,,那這種思想受到的限制其實是很大的,。王國鄉(xiāng)在本書中表現了極大的學術進取勁:建立一種與國際接軌并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現代市場經濟倫理思想體系。但本書的局限性,,毫不留情地削弱了王國鄉(xiāng)思想本身所帶有的創(chuàng)新,。
首先是本書建立的討論框架令人質疑:通過對四種著名高校倫理教材的一系列質疑,指出當代中國人的道德困惑,。學術滑坡已成共識,,高校教材,因強制推行而得安身立命,,并沒有多少人,,關注其內在的價值,更多的是已習慣其謬誤百出,,這些教材與受眾的關系,,僅在于后者會自覺關心教材與考試之間的血肉聯系。誰真正在乎教材,?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與我們時代的社會文化秩序相對應。而王國鄉(xiāng)先生,,卻誠摯地對其質疑并分析,,我們若不懷同樣的誠摯,看到的將是一位堂吉訶德的形象,。
其次,,王國鄉(xiāng)先生的研究邏輯,也同樣讓人難以認同,。歷史地看,,倫理學先于經濟學而存在,其蘊含的難題(或曰悖論),,在不同時代不同的哲學家那里,,有不同的詮釋(而不是解決方式)方式。而作為后來者的經濟學,,并不是一門獨立成長的學科,,更不能將其作為一種方法論,,去面對倫理學難題。僅是最簡單也是最本質的倫理學論題:人性善惡之辨,,經濟學能做的是,,也只能先作規(guī)范性假定,而不是解決,。
這是這本《自主權利的道德界限》的兩大硬傷,,令人遺憾。但是,,這本書的價值,,也許正在于此,盡管負傷,,仍自成一格,。支撐這本書的,是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理論結構,。古典經濟學假定,經濟人是理性自利的人,,而王國鄉(xiāng)則為此做了新的規(guī)范,,認為市場經濟社會中的經濟人,,是“理性自利的自主權利人”,,并以此推出,在市場經濟中,,經濟人之間的關系,,是通過自主選擇的交換各自滿足需要的“自主權利”關系。而人都有特定的利益追求,,市場經濟道德的萌發(fā)點就在于此,,追求自身利益,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其本質是“自利不損人”,。
人的權利,是靠人去爭取而來的,。無論是在現代政治學理論中,,還是在現代社會學理論中,一個已達成的共識是,,權利,,是一種公共產品,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在本質上要依靠公民積極的公共行為(包括對國家體制的選擇,、維護),,私人領域同樣是由公共行為來維系創(chuàng)造的,。王國鄉(xiāng)的理論中,隱含了這樣的假定,,個人自主權利可以得到完整的保障,。從而,他的討論從個人的道德,,延伸至制度的倫理依據,。
道德是一個規(guī)范性命題(應該怎樣),而不是一個實證性命題(是什么),。同樣,,制度倫理,也是一個規(guī)范性命題(怎樣的制度是正義的),。王國鄉(xiāng)在書中提出的經濟道德,,其實是一個價值規(guī)范體系,而他描述的經濟道德——在經濟關系中,,以取得經濟利益為目的而自覺厲行“自利不損人”的原則,,更像是一種理想的經濟交往模式。
人需要靠自己去理解和塑造自己命運的進程,,一個國家的民眾,,同樣需要靠自己去理解和塑造自己的歷史進程。而我們所擁有的希望是,,當我們擁有一種好的社會共識,,我們所共建的社會規(guī)范體系就會更有力。筆者以為,,這正是王國鄉(xiāng)在此書中鍥而不舍建立市場經濟之理想人格,、市場經濟之理想體制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