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旅居澳大利亞的世界頂級太陽能科技專家,。他用四年的時間,成功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國內進行了產業(yè)化,。企業(yè)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已經入籍澳大利亞的他被“錯誤”地掛上了“中國內地首富”的桂冠。他——就是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博士,。
“那一年半的時間,,我是中國社會大學博士速成。這段經歷,,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同甘共苦’,,也明白了什么叫做‘顛倒黑白’。”施正榮所說的“一年半”,,是指2003年底到2005年中無錫尚德創(chuàng)業(yè)最關鍵,、也是最艱難的那段日子。 在此之前,,他是回國創(chuàng)業(yè)不久的太陽能博士,,在此之后,無錫尚德成功登陸美國紐約交易所,,身家一兩百億的施正榮也有了“中國新首富”的稱呼,。“這中間的故事那可多了,,等過幾年我可以寫一本書,。”今天的施正榮說起那段日子,,依然一臉感慨,!
留洋書生回國創(chuàng)業(yè)
2000年年初,施正榮告訴在澳洲生活多年的家人,,自己準備回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老丈人首先提出了疑問:“你一介書生,你也想創(chuàng)業(yè),,你知道這里面水有多深�,。俊� “什么亂七八糟的,,有那么復雜啊,?”施正榮脫口而出,。自從1988年從上海到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留學之后,十幾年間他一直在研究太陽能科學,,此時的身份是澳洲太平洋太陽能研究中心技術董事,,對于技術之外的世界,他了解得并不多,。 花了一個禮拜時間,,施正榮用中文一口氣寫了一份210頁的“商業(yè)計劃書”,開始了歸國考察之旅,,有點像春秋戰(zhàn)國時那些飽學之士周游列國,,尋找“伯樂”的樣子。后來的施正榮不太愿意細說當時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拜會了哪些要員,,遭遇了什么禮遇,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最終留下他的是無錫市政府,,“其他地方的事情,,說出來不太合適,!” 在無錫當地的一次論壇上作了一個關于太陽能產業(yè)發(fā)展的報告之后,施正榮便被無錫市政府領導看成“千里馬”留了下來,。當地政府甚至動用了行政影響力,,為施正榮準備創(chuàng)辦的“尚德”公司拉來了“小天鵝”等八家股東,總共計劃投資600萬美金,,施也拿出了自己在澳洲的兩年薪水40萬美金,,加上160萬美元的技術參股,2001年5月,,“尚德”宣告成立,,業(yè)務是生產太陽能發(fā)電組件。 “一切進展都很順利,,我自己都在想,,啊,怎么就這么順利�,�,!”尚德開業(yè)的時候,施正榮特地將自己的恩師,、世界太陽能權威馬丁·格林教授從澳洲請了過來,,一方面可以為自己撐門面,一方面也有點向老師展示成果的意思,。 接下來的情況,,并沒有施正榮預感得那么順利!
艱難歷程讀懂社會
“現在大家很好理解太陽能產業(yè)了,,尚德剛開始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政府把幾個股東拉過來,大家可能感覺那幾百萬美金有點要打水漂的,�,!笔┱龢s很快面臨一個致命的問題,公司雖然已經“宣布成立”,,但股東們的出資掏得并不是很痛快,,以至于廠房建設、設備購置也都進展緩慢,,甚至于很快連員工工資都成了問題,。 “從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我都帶頭只拿四分之一工資,�,!边@段日子,對今天的施正榮來說,已成了光榮的革命歷史,,但在當時,,很多員工動搖了,“我從澳洲帶回來的一位博士也走了,,這一下子更多人都覺得我不行了,,連自己帶回來的人都跑了�,!� 另外的難題來自文化上的不適應,。決定創(chuàng)業(yè)之后,施正榮曾經對在國外還是國內創(chuàng)業(yè)進行過比較,,最后覺得自己還是比較了解國內的文化,,于是決定回國,但他很快發(fā)現,,離開了十幾年的故鄉(xiāng),,自己其實也不是很了解,“說好了要商談一個項目,,坐下來了不說事情,,先喝酒,喝好了再說,,那一開始感覺是有些別扭的,!” 最近,有人給施正榮寫了一本書,,把他早年的經歷,,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都給搜集了出來,書稿到了施正榮手里便給壓了下來,,“尚德畢竟走過來了,,現在要學會用一種陽光的心態(tài),去看待過去的經歷,,很多故事說出來不好!” 具體的故事,、具體的人施正榮不愿意提,,但一番感慨卻是少不了的:“從2003年底到2005年年中,這一年半時間,,我可以講,,我是中國社會大學博士速成,對中國那些至理名言,,理解可以說是入木三分,,以前在中學小學學到的那些成語,原來只是記住了,并沒有理解,,現在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天時地利人和’,,什么叫‘任重道遠’、‘同甘共苦’,,什么叫‘顛倒黑白’,。” 施正榮認為這段時間自己成長很快,,“從一個比較天真的學者,,一下子成長為一個比較成熟的男人,知道社會生活不會一帆風順,�,!�
資本市場揚名立萬
實際上,回過頭來看,,雖然施正榮自感歷經艱難,,但相對而言,尚德的發(fā)展還是相當順利的,。2002年,,經過一年多籌備,尚德順利投產,,第二年,,便實現了90多萬美金的盈利,同時開始成倍擴產,,到了2004年,,尚德已經獲得了近兩千萬美元的利潤,2005年達到了5000萬美金,,剛剛過去的2006年,,預計可以獲得一億美金的利潤。 不過,,施正榮的揚名天下,,是在2005年底尚德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之后,隨著尚德股票的持續(xù)飆升,,施正榮的個人身家也在幾個月之內向兩百億人民幣逼近,,當大家將眼光投向這位留洋博士之后才發(fā)現,太陽能科學并不是他唯一的知識,,對資本運作規(guī)則的嫻熟運用,,在這場科技財富傳奇中同樣不可缺少。 如前所述,,尚德成立之初,,施正榮依據現金和技術入股,,持有公司25%的股份,之后經過一些公司獎勵,,股份有所提高,,然而在尚德上市之后,大家卻發(fā)現,,施正榮持有的股份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增加到了46.8%,這中間經歷了一場涉及境外機構貸款介入,、風險基金注入,、國有股退出等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戲法,最終的結果是原來國有投資者獲得十幾倍的收益套現退出,,境外機構貸款方取得成倍收益,,風投們拿到自己想要的原始股,整個游戲的總導演施正榮自己則搖身成了尚德的最大股東,,大家皆大歡喜,,尚德也順利上市。 “我花了十個月時間,,在研究資本里面的東西,,這是另外一個世界,另外的一個游戲,,”施正榮感覺自己現在在資本市場上也是專家了,,“給其他企業(yè)當個顧問沒有問題�,!爆F在,,施正榮另外一個身份是紐交所“國際顧問”,這個職務全球只有30位,。對于國內的后來者,,施正榮提醒,資本這個游戲要玩得好,,需要一個很強的實體支持著,,那樣就會玩得錦上添花。
[人物觀點]從科學家到企業(yè)家
從小到大,,施正榮和商業(yè)一直沒有直接的關系,,留學澳洲十幾年,他的身份也一直是太陽能研究專家,,但短短幾年之間,這位科學家卻成功創(chuàng)辦了一所全球著名的企業(yè),,自己也變成了“首富”,,這里面有何秘方,? 施正榮解釋:“知識分子創(chuàng)業(yè),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技術不是唯一的,,往往搞技術出身的人都把技術放在第一位,但搞企業(yè)要把市場放在第一,。一切為了市場,,一定要有盈利,要克服那種臭老九的清高習慣,,整合資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有人說我在國外搞的是第二代技術,,回國生產的是第一代產品,,這就對啦!”
■ 個人簡歷 1963年2月,,出生于江蘇揚中,。 1983年,畢業(yè)于長春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6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1988年,留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馬丁·格林教授,。 1991年,以多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獲博士學位,。 1995年,,任澳大利亞太平洋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技術董事。 2000年,,回國創(chuàng)辦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CEO。
2005年12月14日,,無錫尚德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