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fā)行的2008年憑證式(一期)國債再度受到普通百姓關注,。理財專業(yè)人士建議,細心的投資者如果認真學習國債的分檔計息規(guī)則,,就會更好地利用國債這種安全并且相對穩(wěn)定的理財工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些人尤其是理財經(jīng)驗不足的中老年人,,以為國債不能提前支取,,是一種很“壓錢”的理財產(chǎn)品,或者認為提前支取就要交手續(xù)費又要按活期計息,。于是,,有些人在購買國債時,一般都買3年期而不買5年期國債,。 財政部2008年第一期憑證式國債公告中,,清晰地寫明了國債的分檔計息規(guī)則:在購買本期國債后如需變現(xiàn),投資者可隨時到原購買網(wǎng)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按兌取本金的1‰收取手續(xù)費,并按實際持有時間及相應的分檔利率計付利息,。從購買之日起,,3年期和5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不滿半年不計付利息;滿半年不滿1年按0.72%計息,;滿1年不滿2年按3.33%計息,;滿2年不滿3年按4.32%計息;5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滿3年不滿4年按5.76%計息,,滿4年不滿5年按6.03%計息,。 投資者購買國債的錢大多數(shù)是長期不用的“閑錢”,投資3年期與5年期差距不會很大,,但3年到期后不再計息,,投資者必須支取。而5年期國債的持有者,在持滿國債3年后有更好的選擇機會,,如果當時的利率比國債利息高,,則可以提前支取,分檔按期計息,,否則可以繼續(xù)持有到期,。 近兩年,央行多次升息,,而國債的利息卻似乎顯得不夠“水漲船高”,,甚至令很多投資人覺得買國債很吃虧。但是,,投資者應當注意到,,固定利率是國債的一個特點,這個特點讓國債持有者在升息時感到虧損而降息時才劃算,。 理財專業(yè)人士建議,,投資者是否提前支取國債轉投其他理財產(chǎn)品,可以預先做個比較,,看看哪個更劃算,。總之,,作為長期性,、低風險的理財產(chǎn)品,國債恰好可以成為家庭理財中的“防守型”理財保障,。個人和家庭投資都可以考慮配置一定比例,或者與風險性較高的其他理財產(chǎn)品搭配購入,,以備不時之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