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信貸增量已經達到7.37萬億元,這意味著,,僅2009年上半年的信貸增量就接近前兩年的總和,。過快的信貸增長所形成的增長壓力在缺乏有效需求的背景下,將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構成極大壓力———一方面,,實體經濟缺乏自主性復蘇動力,,財政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總體上的積極與寬松;另一方面,,與信貸投放相匹配的資產泡沫化將迫使貨幣政策從全面寬松轉向“有保有壓”,。
盡管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復蘇強勁,但實體經濟并不支持這一判斷,。多數宣稱中國經濟已經率先復蘇的理論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政府投資加上金融杠桿,,是覆蓋在中國實際經濟增長率“胴體”上的“皇帝新衣”。信貸快速增長與批發(fā)性融資成本持續(xù)保持1%左右的低位,,其后果是實體經濟部門對融資的濫用,,進一步導致中央銀行陷入低利率陷阱,。既一旦中央銀行上調利率,則必將出現較大面積違約,。
在短期,,中央銀行惟一的選擇是“有保有壓”。保的是經濟增長,,壓的是資產泡沫化,。在中期,我們需要反思,,為什么我們需要這些投資,?如果不能把有限的財政資源用于結構調整,容忍暫時的經濟增長率下滑,,則中國的經濟復蘇道路將變得更為曲折,。
點評:進入本周以來,一反上周財經新聞的清淡,,各種消息和數據紛至沓來,,一時間,分析判斷接連不斷,,讓“唯恐天下不亂”的財經老記們不亦樂乎,。點評者從各種分析文章中摘錄刊登在《財經》上的這一篇,是因為在一片為復蘇叫好的聲音中,,該文潑出冷水,。
該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是:政府投資加上金融杠桿,是覆蓋在實際經濟增長率“胴體”上的“皇帝新衣”,。主要論據大致三點,,第一,盡管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復蘇強勁,,但實體經濟并不支持這一判斷,。第二,信貸快速增長與批發(fā)性融資成本持續(xù)保持1%左右的低位,,使得實體經濟部門對融資的濫用,,進一步導致中央銀行陷入低利率陷阱。一旦中央銀行上調利率,,則必將出現較大面積違約,。第三,資產泡沫化把央行逼進兩難境地,,短期,,中央銀行惟一的選擇是,繼續(xù)保持低利率,,同時采取數量上的逐步從緊和結構上的差別化調整———即所謂“有保有壓”,。得出的判斷性結論是,,資產泡沫化迫使宏觀調控轉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