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車自買回來就一直有一種刺鼻的味道,,4S店工作人員卻說這是正常現象,,怎么可能,,嚴重時,在車內眼睛根本就睜不開,�,!睂汃R車主李城(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據李城介紹,,2014年6月,,他在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qū)某4S店,花費45萬元為兒子購買了一輛寶馬5系520Li轎車,,9個月過去了,,車內始終有種刺鼻的味道,進去后感覺咽喉不舒服,,嚴重時根本睜不開眼睛,,在高速上行駛時,必須把空調開到最大,,否則根本受不了,。
李城表示,剛開始有異味,,以為是新車,,沒太在意,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異味并沒有減輕,,就去找經銷商,4S店工作人員表示,,這屬于正�,,F象,并給李先生幾個竹炭包,放在車里,,并提醒李先生保持車子通風。
但是兩個月過后,,不見任何改善,。李城再次致電該4S店,其工作人員建議做一下全車內飾清洗美容,。李城再次照辦,,結果車內異味情況仍無任何改善。
“現在車內異味仍然很嚴重,,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希望廠商能夠把這個異味除去即可�,!崩畛钦f,。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3月,,央視曾經曝光寶馬,、奔馳、奧迪等豪車異味問題,,當時國家質檢總局也介入調查,,但是并沒有公布調查結果。而在各汽車論壇中,,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自2011年開始,就不斷有寶馬車主反映車內異味問題,。
這些異味究竟來自哪里,,為什么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表示,,寶馬作為一個在中國市場數一數二的主流豪車品牌,不應該出現這么大的問題,,關鍵還是沒把好關,。
異味問題多年未解
據央視網2013年3月19日報道,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3月15日剛剛公布的2012年汽車產品缺陷信息投訴情況顯示,,除了變速器,、氣囊、輪胎等質量問題之外,,車內異味目前已經成為了車主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之一,。
央視報道后,一汽-大眾奧迪和梅薩德斯-奔馳以及寶馬公司均積極作出回應,表示對于報道內容給予高度重視,,并立即進行調查,。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也正式對上述企業(yè)展開調查,并表示此次專項調查工作除對車企生產車型的環(huán)保情況進行調查外,,還將要求三大廠商自查自糾,,并提供相關技術報告,。
但至今一年過去了,,質檢總局官網并未公布調查結果,上述企業(yè)對車內異味問題的處理結果也沒有公布,。
汽車行業(yè)評論員張志勇向法治周末記者分析說:“消費者和經銷商或者生產企業(yè)之間通過一種售后服務的途徑可能把問題解決了,,所以沒有調查結果,。汽車三包的解決途徑有時候是看不到的,。其實更多的解決途徑是在背后進行的�,!�
“任何能夠帶來營收保障的客戶,,汽車企業(yè)都不敢忽視,只是說車企的解決方法和消費者預期的解決方案存在一定的分歧而已,。實踐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消費者和廠商就某一個產品的質量問題會產生分歧和糾紛,比如企業(yè)可能認為某種問題不是問題,,但是消費者則認為這是個問題,。”張志勇進一步表示,。
對此,,法治周末記者發(fā)函國家質檢總局,詢問當年的調查結果以及是如何解決的,,截至發(fā)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關于車內異味問題,,法治周末記者致電華晨寶馬和寶馬中國[微博],,但華晨寶馬官網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寶馬中國客服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我們客服中心暫時看不到您實車的具體情況,,我們也不是專門的技術人員,無法給您作出一個準確判斷,,我們會將此情況幫您反饋到經銷商店內,,這樣才能夠進行確認,、了解和溝通。
而法治周末記者致電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qū)某4S店,,其工作人員表示,,每個人對皮革的氣味敏感度、接受程度不同,,既然4S店工作人員表示正常,,應該沒問題。至于該氣味有沒有毒,,不能確定,,您可以進行檢測,如果真有問題,,寶馬公司會給予解決的,。
對于這樣的解釋,,李城表示目前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但我總不能花40多萬元買輛‘毒車’吧,。我和家人身體受到的損害誰來負責?”李城說,。
或與廠家節(jié)約材料成本有關
之所以說“毒車”,,是因為2013年央視曝光“豪車內的異味”時,當時專家表示車內異味有可能是車內使用的阻尼材料均為50元到70元的一類致癌物瀝青而非環(huán)保材料,,而該類阻尼材料早已被德國寶馬棄用了20年。據報道,,廠商之所以采用瀝青而不采用環(huán)保材料,,主要是使用瀝青可以降低企業(yè)的生產成本。
車主張云(化名)表示,,寶馬525Li總體來說感覺還好,,比如可調節(jié)座椅坐起來很舒適、減震效果也好,、車內寬敞,,唯一不好就是車內的味道有點大。
李城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我當時在附近的幾個4S店均看了看,,所有寶馬5系車味道均十分嚴重,,其他車則沒有這種味道,。”
汽車分析師封士明向法治周末記者分析說:“這幾年,寶馬在中國發(fā)展非常迅速,,現在市場反應不太好可能是因為寶馬公司太關注量,,而沒太關注質。質和量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對量過于關注,,質肯定會受到影響。這不僅是寶馬公司,,也是所有廠家的問題,。”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寶馬作為全球豪華品牌,,要想保住這個品牌,必須保證質量,,使品牌與質量相吻合,,這樣才能夠獲得較好的發(fā)展。
“即使面臨降本壓力,,但是質量穩(wěn)定性,、安全這條紅線不能碰。寶馬這種企業(yè)更應該以身作則,,做的更好,。”封士明說,。
不過,,在張志勇看來,車內異味來源很多,,比如座椅用的皮子質量問題,、塑料問題、減震材料問題等,。
“至于該異味是不是因為使用了非環(huán)保材料以及達到什么程度,,需要找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如果超過政策規(guī)定的界限,,對人體會產生損害,,廠商就應該去回應消費者的訴求,查明問題的真正原因,,進行解決,。”張志勇說,。
國內無強制性規(guī)定
“寶馬維權群”的群主劉軍(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對于車主的投訴,,廠家和4S店要么無動于衷,,要么告知消費者訴諸法律渠道,。然而打官司需要車主提供證明車內存在污染的檢測報告,,同時,汽車生產廠家對許多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的檢測報告并不認可,,能被認可的國家權威檢測機構又通常不接受消費者個人送檢,,大多數寶馬車主面對繁復的訴訟程序以及取證的各種壁壘,最后都放棄了維權,。我的車也有嚴重異味,,由于我個人當時鬧得比較大,最后寶馬公司同意給我退車,�,!�
羅磊則表示,異味問題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異味是靠人的嗅覺來感知的,,帶有主觀性,需要用數據來說話的,。
封士明認為,,近幾年關于豪車異味問題應該說是比較普遍的,之所以遲遲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從根本上來講,,主要是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
據封士明介紹,,目前國內涉及車內空氣質量的相關規(guī)定僅有《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并不具有強制性。
張志勇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這個規(guī)定是意向性的、不是強制性的,,就是說它對于廠商并沒有強制性的約束力,。雖然質檢總局介入,但是它只能要求企業(yè)這么做,,并不能強制企業(yè)必須按照指南要求做,,這是法律法規(guī)方面的缺陷,其實我們現在更多的消費者,、法律工作者以及社會上許多專業(yè)人士都在建議將車內空氣的問題做一個強制性的約束規(guī)范,。
但封士明認為,寶馬作為享譽國際的汽車品牌,,對中國的消費者應該平等對待,,不能對中國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不聞不問,甚至忽略,,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借口法律不健全來推卸責任,,中國沒有標準,,企業(yè)自身是有標準的,應該給中國客戶提供全球統一的企業(yè)標準,。
張志勇建議,,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將《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轉變成國家強制性標準,異味達到什么程度需要召回等,,都要一一明確,。